「超越車訊」的側向 G 值數據?
昨天小弟翻閱了 7 月號的「超越車訊」雜誌後,<br>可說是「心頭為之一震」;<br>因為該本雜誌以 VC-3000 儀器所測得的以下諸車的「側向 G 值」數據<br>(在龍潭 TIS 賽道上測得),<br>已徹底「摧毀」了小弟個人的基本物理觀念:<br>Go-Kart : 3.59 G<br>Lotus Elise : 2.01 G<br>BMW Z4 : 1.50 G<br>Roadster Coupe : 1.30 G<br>Mini Cooper : 1.20 G<br>……oh my God !!!!<br>身懷「移植自 F 1 經驗」的優異「氣動力學」設計的 Ferrari Enzo,<br>也不過是 1.36 G 而已呢……<br>而毫無「氣動力學」設計的Go-Kart,竟然高達 3.59 G……<br>……oh my Budha !!!!<br><br>根據小弟以前所學的基本物理觀念,<br>在過彎時,「用以提供向心力的」<br>(或者,權巧方便的說法,是「用以對抗離心力的」),<br>便是輪胎的接地摩擦力。<br><br>假設某車的質量 (人+車) 為 M,<br>輪胎的摩擦係數為 µ,<br>在過彎時的向心力加速度為 a ,<br>當時速度下的「氣動力學垂直下壓總力」為 Fp,<br>則:<br>M * a = ( M*G + Fp ) * µ<br>i.e. 最大側向加速度a = (G + Fp/M ) * µ ------(式 1)<br><br>而乾的輪胎在乾的柏油路上的靜摩擦係數,<br>據悉在 0.98 ~ 1.0 之間;<br>故可假設 µ 值 = 1.0 ,則 (式 1) 變成:<br>最大側向加速度a = (G + Fp/M ) ------(式 2)<br>據悉,F 1 賽車在高速時的最大側向加速度可達 4 G,<br>由 (式 2) 可知此時的「氣動力學垂直下壓總力」(上式中的 Fp )<br>高達車重的 3 倍 !!<br>至於毫無「氣動力學」設計的 Go-Kart (它的 Fp = 0 ),<br>由 (式 2) 可知,其最大側向加速度頂多只有 1 個 G「而已」;<br>而「超越車訊」竟能測出 3.59 G ?真是太神了……<br><br>小弟私忖,造成上述的現象,<br>至少有下列 4 種「可能原因」:<br>1. 該雜誌的編輯們有「特異功能」,可突破物理規則;<br>2. 該台 VC-3000 儀器有問題;<br>3. 輪胎的摩擦係數( µ 值) > 1 ;<br>4. 小弟個人的物理觀念出了差錯。<br>(但願不是第 4 種原因……ㄏㄏㄏ……)<br><br>不知各位大大的看法如何?發表一下吧……<br>
我當時看到這些數據也是傻眼了......不過後來對「台灣有世界上最強試車手」, 而感到無比驕傲......哇哈哈哈!
Jeff 兄不要去挑毛病了啦! 一個台灣雜誌編輯, 隨便開部房車就足以在彎道上挑戰F-1, 難道你沒有「身為台灣人的光榮」?......#$%^&(*.........
Jeff 兄不要去挑毛病了啦! 一個台灣雜誌編輯, 隨便開部房車就足以在彎道上挑戰F-1, 難道你沒有「身為台灣人的光榮」?......#$%^&(*.........
至於毫無「氣動力學」設計的 Go-Kart (它的 Fp = 0 ),
由 (式 2) 可知,其最大側向加速度頂多只有 1 個 G「而已」;
-----------------------------------
其實摩擦係數影響很大, Go-Kart 輪胎胎直軟, 而且又沒懸吊, 車身不滾動, 可以做出很高車身測向G值....
由 (式 2) 可知,其最大側向加速度頂多只有 1 個 G「而已」;
-----------------------------------
其實摩擦係數影響很大, Go-Kart 輪胎胎直軟, 而且又沒懸吊, 車身不滾動, 可以做出很高車身測向G值....
根據原廠資料....
雪佛蘭當家跑車 Corvette ZR-1, 最大側向G值為 1.04;
Lamborghini Diable 為0.99 G;
BMW 5 系列為 0.87 G........
雪佛蘭當家跑車 Corvette ZR-1, 最大側向G值為 1.04;
Lamborghini Diable 為0.99 G;
BMW 5 系列為 0.87 G........
我只能說身為讀書人
至少要有是非判斷能力
教科書都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了
更何況"這些人"寫出來的"大作"
至少要有是非判斷能力
教科書都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了
更何況"這些人"寫出來的"大作"
結論是盡信書不如無書
思考邏輯則是此路不通,不通此路
思考邏輯則是此路不通,不通此路
之前詢問博啟有關此事
老大他老人家另有高見
不過經過第三者之口難避失真之嫌
還請看倌期待另類見解
他也舉例BMW 330C 0.78G
BUT MONDEO 0.88G
老大他老人家另有高見
不過經過第三者之口難避失真之嫌
還請看倌期待另類見解
他也舉例BMW 330C 0.78G
BUT MONDEO 0.88G
其實~~~ 我認為「超越車訊」的測試是沒有錯誤的!!
剛才算了一下速度......
Go-Kart : 3.592 G ====>> 58.5 km/hr 或 64.1 km/hr 。
Lotus Elise : 2.017 G ====>> 43.8 km/hr 或 40.0 km/hr 。
BMW Z4 : 1.308 G ====>> 35.3 km/hr 或 38.7 km/hr 。
由於~~~ 在雜誌上有一個"重要數據"出現"2種版本"。
因此~~~ 會出現2組不同的速度。
簡單的說~~~~
在二條20(寬)道路(4條快車道+2條慢車道)的交匯處(十字路口),
讓一輛BMW Z4以38.7 km/hr的速度繞圈 。
如果~~~ 你認為這是可能的事......
那麼~~~ VC-3000 就沒有錯誤了!
剛才算了一下速度......
Go-Kart : 3.592 G ====>> 58.5 km/hr 或 64.1 km/hr 。
Lotus Elise : 2.017 G ====>> 43.8 km/hr 或 40.0 km/hr 。
BMW Z4 : 1.308 G ====>> 35.3 km/hr 或 38.7 km/hr 。
由於~~~ 在雜誌上有一個"重要數據"出現"2種版本"。
因此~~~ 會出現2組不同的速度。
簡單的說~~~~
在二條20(寬)道路(4條快車道+2條慢車道)的交匯處(十字路口),
讓一輛BMW Z4以38.7 km/hr的速度繞圈 。
如果~~~ 你認為這是可能的事......
那麼~~~ VC-3000 就沒有錯誤了!
如果單向20米寬, 表示馬路兩邊在十字路口處, 則表示「轉彎半徑10公尺」; 以時速38.7 km/H(=10.75 公尺/秒) 繞圈, 其向心加速度為「11.56 公尺/秒^2」, 也就是才等於「1.18 G」.....
如果以1G 來計算(這比較符合BMW 的原廠數據), 則速率為35.7 Km/H; 以超越車訊的1.5G 為計算基礎, 可得到其繞圈的速率為「43.7 Km/H」.....
如果以1G 來計算(這比較符合BMW 的原廠數據), 則速率為35.7 Km/H; 以超越車訊的1.5G 為計算基礎, 可得到其繞圈的速率為「43.7 Km/H」.....
如果單向20米寬, 表示.......
-----------------------------------
打錯, 改成「
<font size="3" color=red>雙向共20米寬</font>」, 表示.....
-----------------------------------
打錯, 改成「
<font size="3" color=red>雙向共20米寬</font>」, 表示.....
假設某車的質量 (人+車) 為 M,
輪胎的摩擦係數為 μ,
在過彎時的向心力加速度為 a ,
當時速度下的「氣動力學垂直下壓總力」為 Fp,
則:
M * a = ( M*G + Fp ) * μ
i.e. 最大側向加速度 a = (G + Fp/M ) * μ ------(式 1)
===================================
上述(式 1)中,
當「氣動力學垂直下壓總力」Fp = 0 時:
最大側向加速度 a = G * μ ------(式 3)
因此,若測出的側向 G 值 > 1 ,
則可推知:輪胎的摩擦係數( μ 值) > 1 ;
這對 Go-Kart 的寬軟輪胎而言,或有可能;
但對其他受測市售車款的輪胎而言,有可能嗎?
除非,當時 (式 1) 不成立,
i.e. 當時並非在「力的平衡狀態」下;
也就是說,當時所測得的只是「瞬間最大側向 G 值」,
而非「平衡狀態下的持續最大側向 G 值」!!
然而,在評比各車款的性能時,
有意義的應該是「持續最大側向 G 值」,
而不是在---只出現於極短暫時間的「瞬間最大側向 G 值」!!
對吧?
輪胎的摩擦係數為 μ,
在過彎時的向心力加速度為 a ,
當時速度下的「氣動力學垂直下壓總力」為 Fp,
則:
M * a = ( M*G + Fp ) * μ
i.e. 最大側向加速度 a = (G + Fp/M ) * μ ------(式 1)
===================================
上述(式 1)中,
當「氣動力學垂直下壓總力」Fp = 0 時:
最大側向加速度 a = G * μ ------(式 3)
因此,若測出的側向 G 值 > 1 ,
則可推知:輪胎的摩擦係數( μ 值) > 1 ;
這對 Go-Kart 的寬軟輪胎而言,或有可能;
但對其他受測市售車款的輪胎而言,有可能嗎?
除非,當時 (式 1) 不成立,
i.e. 當時並非在「力的平衡狀態」下;
也就是說,當時所測得的只是「瞬間最大側向 G 值」,
而非「平衡狀態下的持續最大側向 G 值」!!
然而,在評比各車款的性能時,
有意義的應該是「持續最大側向 G 值」,
而不是在---只出現於極短暫時間的「瞬間最大側向 G 值」!!
對吧?
ㄏㄏㄏ……小弟本來就很「傳統」ㄚ……
喔~~~ 抓到囉~~~~ 無頁書 翹班上網...... ^_^
被你害得今年心神不寧的......
等會又要為這個問題開工做"手寫版"的筆記了......
給大家幾個方向吧.......
在物理學中討論「向心力」時,多是以"滑塊"or"車子"做為討論的對象。
問題一:
"滑塊"在做圓週運動時,其「向心力」&「磨擦力」是延著徑向發展的。
問題二:
一般不討論推動"滑塊"or"車子"前進的力量的大小。
即使有的話....也只是等於"滑塊"or"車子"前進時所需要的力量而已。
也就是說....等於or略略大於阻力。
然而~~~ 車子在行進時....除了在"極速"狀態之外;
否則~~~ 推動車子的力量永遠是超過所有的行駛阻力的總和。
問題三:
在物理學中討論的"車子"沒有懸吊裝置,而且輪子也沒有各種行進的角度。
被你害得今年心神不寧的......
等會又要為這個問題開工做"手寫版"的筆記了......
給大家幾個方向吧.......
在物理學中討論「向心力」時,多是以"滑塊"or"車子"做為討論的對象。
問題一:
"滑塊"在做圓週運動時,其「向心力」&「磨擦力」是延著徑向發展的。
問題二:
一般不討論推動"滑塊"or"車子"前進的力量的大小。
即使有的話....也只是等於"滑塊"or"車子"前進時所需要的力量而已。
也就是說....等於or略略大於阻力。
然而~~~ 車子在行進時....除了在"極速"狀態之外;
否則~~~ 推動車子的力量永遠是超過所有的行駛阻力的總和。
問題三:
在物理學中討論的"車子"沒有懸吊裝置,而且輪子也沒有各種行進的角度。
博啟,
你說的都和最大側向G值有啥關係啊?
向心加速度值, 只是很簡單的「v^2/r」(速度平方/半徑).....就這樣.....
你說的都和最大側向G值有啥關係啊?
向心加速度值, 只是很簡單的「v^2/r」(速度平方/半徑).....就這樣.....
博啟大大,
萬一小弟因此而被炒了魷魚,
那「失業救濟金」就由您負責囉......ㄏㄏㄏ.........
另外,
那郭「手寫版的筆記」到底是什麼ㄚ?
萬一小弟因此而被炒了魷魚,
那「失業救濟金」就由您負責囉......ㄏㄏㄏ.........
另外,
那郭「手寫版的筆記」到底是什麼ㄚ?
Re:triton ~~~~
前天下午抽空回學校去借書,並借用圖書館的電腦上網PO前文。
因為暑假期間圖書館在下午4點閉館,因此寫得不夠詳細......
在物理學中討論「向心力」時,多是以"滑塊"or"車子"做為討論的對象。
問題一:
"滑塊"在做圓週運動時,其「向心力」&「磨擦力」是延著徑向發展的。
這樣的問題....很單純!
問題二:
在物理學的問題中....從不告知推動"滑塊"or"車子"前進的力量的大小。
即使有的話....也只是等於"滑塊"or"車子"前進時所需要的力量而已。
也就是說....等於or略略大於阻力。
然而~~~ 車子在行進時....除了在"極速"狀態之外;
否則~~~ 推動車子的力量永遠是超過所有的行駛阻力的總和。
想一下吧....車子在轉向時的「向心力」是來自何處呢!?
這個"源頭"就是影響車子在轉向時可以承受多大"G力"的一個"要角"。
問題三:
在物理學中討論的"車子"沒有懸吊裝置,而且輪子也沒有各種行進的角度。
輪子在轉向時....其各項角度都會影響到轉向時,在X、Y軸上分力的變化。
註:
在「物理學」中是沒有"離心力"的!所謂的"離心力"就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
前天下午抽空回學校去借書,並借用圖書館的電腦上網PO前文。
因為暑假期間圖書館在下午4點閉館,因此寫得不夠詳細......
在物理學中討論「向心力」時,多是以"滑塊"or"車子"做為討論的對象。
問題一:
"滑塊"在做圓週運動時,其「向心力」&「磨擦力」是延著徑向發展的。
這樣的問題....很單純!
問題二:
在物理學的問題中....從不告知推動"滑塊"or"車子"前進的力量的大小。
即使有的話....也只是等於"滑塊"or"車子"前進時所需要的力量而已。
也就是說....等於or略略大於阻力。
然而~~~ 車子在行進時....除了在"極速"狀態之外;
否則~~~ 推動車子的力量永遠是超過所有的行駛阻力的總和。
想一下吧....車子在轉向時的「向心力」是來自何處呢!?
這個"源頭"就是影響車子在轉向時可以承受多大"G力"的一個"要角"。
問題三:
在物理學中討論的"車子"沒有懸吊裝置,而且輪子也沒有各種行進的角度。
輪子在轉向時....其各項角度都會影響到轉向時,在X、Y軸上分力的變化。
註:
在「物理學」中是沒有"離心力"的!所謂的"離心力"就是「向心力」的反「作用力」
沒錯, 物理學根本沒有「離心力」這一名詞, 「離心」只是一個現象, 當向心角速度過大,其所需之向心力大於所提供之向心力時, 物體會無法繼續做元周運動, 而沿切線方向離去。
所有國外在測試車輛的最大側向G值時, 皆是採用繞圈的方式, 慢慢加速, 直至輪胎失去抓地力, 開始產生側移惑甩尾現象為止, 此時以切線速度平方除以繞圈半徑(見上)。包刮 Car & Driver, 原廠, 都是如此試。
基本上, 車廠所有的數據, 都是挑測試後「最優」的一次來刊登。如果這些測試車可以做出這麼大的「持續」側向加速度, 原廠沒有理由不將之列在規格表內; 而列一些幾乎只有這些數質疑辦的數據.......
如果這種數值有意義, 那我的 Cefiro 3.0 在煞車時的最大加速度值是「-10 G」-----「追撞前車」; 有一次更高達「-18 G」---- 「撞電火條仔」......
所以說啦, 這種數據實是因為儀器誤差引起的, 只能做為「互相比較用」, 而不能做為「絕對數據」。
所有國外在測試車輛的最大側向G值時, 皆是採用繞圈的方式, 慢慢加速, 直至輪胎失去抓地力, 開始產生側移惑甩尾現象為止, 此時以切線速度平方除以繞圈半徑(見上)。包刮 Car & Driver, 原廠, 都是如此試。
基本上, 車廠所有的數據, 都是挑測試後「最優」的一次來刊登。如果這些測試車可以做出這麼大的「持續」側向加速度, 原廠沒有理由不將之列在規格表內; 而列一些幾乎只有這些數質疑辦的數據.......
如果這種數值有意義, 那我的 Cefiro 3.0 在煞車時的最大加速度值是「-10 G」-----「追撞前車」; 有一次更高達「-18 G」---- 「撞電火條仔」......
所以說啦, 這種數據實是因為儀器誤差引起的, 只能做為「互相比較用」, 而不能做為「絕對數據」。
沒錯, 物理學根本沒有「離心力」這一名詞, 「離心」只是一個現象, 當向心角速度過大,其所需之向心力大於所提供之向心力時, 物體會無法繼續做元周運動, 而沿切線方向離去。
-----------------------------------
訂正一下.....
「沒錯, 物理學根本沒有「離心力」這一名詞, 「離心」只是一個現象, 當角速度過大,其所需之向心力大於所提供之向心力時, 物體會無法繼續做圓周運動, 而沿切線方向離去。
-----------------------------------
訂正一下.....
「沒錯, 物理學根本沒有「離心力」這一名詞, 「離心」只是一個現象, 當角速度過大,其所需之向心力大於所提供之向心力時, 物體會無法繼續做圓周運動, 而沿切線方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