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追尋泡湯文化的新北投車站 見證過往歷史風華

23s6daw(25fa8w)

2022/08/04 09:38:06

發文

#6163594 IP 156.14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新北投捷運站旁邊的「新北投車站」,見證了日治時期,在北投這裡發展的一段歷史,在這裡,有日味,也有台味,北投因為地質的關係,這裡有許多溫泉,一些文化與現象,圍繞著泡湯而起。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新北投車站,自然是重新翻修過的。

1988年,新北投車站停駛。2003年,終於開始復甦,後來在原址旁邊的七星公園,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地方,完成修復,2017年再次開放。

旁邊就是七星公園,在這裡,還有一台讓遊客可以進入瀏覽的列車,因為疫情的關係,人數及消毒都必須注意。

在列車上,還有仿造以前的東西,從中明白那時是什麼樣的生活?

列車上也擺放著行李,坐在列車上,讓人假裝正在往前進……。

在列車上,還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北投的小知識,因應北投崎嶇的地形,摩托車在當時可說是非常方便,也就有「北投騎士」這個行業誕生了。聽住在北投的朋友說,現在還有「北投伯伯」喔!讓人不禁想試試看……。

窗戶是採投影,坐在列車上,聽著音效,看著影片,假裝自己正在搭火車,搖搖擺擺的前進,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列車,卻可以感受到不少樂趣呢!


想要貴人?先當別人的貴人!

23s6daw(25fa8w)

2022/08/04 09:36:54

發文

#6163593 IP 156.14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後宮劇中,有所謂的「貴人」,現實當中,也有所謂的「貴人」,只是前者是皇帝後宮的妃嬪階級;後者是能夠給對方幫助,拉人一把的貴人。

前陣子和朋友聊起天來,聊到她所待著的行業,講起一些現象,她忽然感嘆的道,有一些素昧平生,或是也沒什麼交情的人,也會大剌剌的問她是否有案子可以介紹?大家「互相」幫忙一下。

圖/Pixabay

朋友提說,她一向明白團結的意思,也了解要把市場做大的話,就必須要「共好」,基本上,要你好我也好,不過,如果沒什麼交情,或是僅見過一、兩次面的人,就來要求她發案的話,她也很為難。

我還滿能體會她的心情,畢竟,對方在還沒向朋友證明自己的價值,或是可以讓朋友感受到跟他合作的話,會有什麼好處?見沒幾次面就要求發案的話,朋友難免覺得對方是來楷油的。再者,不甚熟悉的人,即使發了案給他,也不知道他的工作態度及配合程度?冒然發案,若害朋友跟廠商交不了差,她也是很為難的。

Image from Pixabay

譬如身為WFH的我,偶爾也會發案子給人,而常接到別人發給我的案子,我如果希望這個人之後在WFH上可以幫我,我也會盡量先介紹案子給對方,讓對方有錢賺,至於對方會不會發案給我?只要覺得跟他相處愉快,又值得交往,他能不能在工作上協助我,我都覺得是其次了。

所謂「合作」,是雙方都能夠提供價值,而不是單方面的索取,想從對方身上撈到好處,而自己卻不肯先主動給予吧?

「想要貴人,就得先當其他人的貴人。」嘴巴上常掛著宮庭戲碼的我們,我在說出這一句時,即使隔著螢幕,都可以感受到朋友在那一端大笑起來。

圖/Pixabay


小孩真的不肯做家事嗎?還是只是「等一等」?

23s6daw(25fa8w)

2022/08/04 09:36:05

發文

#6163592 IP 156.14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以前在教小孩時,也是頭大,雖然說我們家沒有像電視上演的那麼誇張,像什麼青春期槓上更年期的精彩戲碼,不過生活上的摩擦仍是免不了的,就像家事這回事,要他們做,就像是要他們的命,不管是三催四請,還是擺出家長的威嚴,總覺得這樣也不是辦法,說真的,為了家事而損了跟小孩之間的感情,以後他們長大之後,印象就是媽媽很愛生氣……,這樣好像也不太對……。

發現到這一點的我,也開始自我反省,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為什麼要小孩做家事,就像要他們的命,誇張點講,只差沒拿刀放在他們脖子上逼著做事了。當然家事我也會做,但我的觀念是,家,是大家一起的,那就分工合作,早上他們上班的上班、上課的上課,晚上回來,再怎麼累,也該有家人該做的事。

同時,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採訪到心理醫師,那次的議題剛好是青少年,我就假公濟私,提出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正好也是那次做書的主題,在採訪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可以主動做些什麼,並嚐試改變,終於讓我發現家事跟孩子之間的關連。

圖/Pixabay

因為我有兩個小孩,一男一女,兩人個性又不一樣,所以我也不用同樣的標準去規範他們,在要求他們做家事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叫小孩去做家事,他們都會:「好啦!好啦!」以前只要聽到這裡,我就會很不耐煩,覺得:我都要你去做家事了,你怎麼還在做你自己的事,沒有聽我的話呢?

後來我從他們的角度去設想,以我自己而言,我如果在工作的話,剛好有人有事找我,我一定會要他們「等一下」。同理,當我要求小孩做家事時,他們有可能在做功課,也可能在玩,也可能因為在學校打球,回來累了想要休息……,所沒辦法「當下」、「立刻」、「馬上」照我的話去做。

那麼,就晚一點吧!我開始試著:「半小時之內要做好喔!」不然就是:「已經九點多了,十點之前要做完喔!」給了他們時間,大概有八成的次數,都會在要求的時間之內完成。

後來,我甚至發現兩個小孩對於做家事的時間,有他們自己的步驟,像如果交待兒子的話,他當下不忙的話,大概5~10分鐘內會去執行,當然也有半小時之後再去做的可能性;至於女兒,要求她做家事的話,最晚可以拖到一個多鐘頭之後再去做,如果不去「提醒」,也有可能我都睡著了,她才去做交待她的事。

圖/Pixabay

家事的安排上,我們一家四口,我自然不會把所有的家事都交待小孩去做,孩子的爸也得做,體諒他們白天上班的上班、上課的上課,晚上做的家事,安排一下,每個人做1~2件,四個人一起做,也就完成了。同時,也會看兩個小孩因為都在打球,男女體力又有差,所以會做調整。基本上,所有的家事都要會做,但做到60分、80分、甚至100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說真的,我自己都不敢講能夠做到100分,又怎麼要求小孩做到完美的地步?但至少我覺得可以做到的,點醒他們一下,他們也可以做的。

甚至,我也想辦法調整我的心態,有些家事如果今天沒有完成,像有時候當天練球很累睡著忘了做,就隔天再補上囉!

以前為了要求小孩做家事,覺得有點捆綁了自己,調整心態之後,發現他們不是不願意做,而是晚點做,或照著他們的速度及步調行走,覺得這樣也沒什麼大礙。

曾經有一次,小孩運動會的時候,我去學校觀摩,遇到兒子的老師,她主動提說:「XX在家裡有做家事喔!」我驚訝的問她怎麼知道?老師說,這看得出來。我想,老師這樣算是讚美他吧?回到家之後,我也把這件事告訴兒子,兒子雖然沒什麼表情,不過繼續維持做著我當天交待他的家事,因為每天都會不太一樣。

圖/Pixabay

家事雖然不算什麼大事,一天不掃地、一天不摺衣服,也不會怎麼樣,但是我比較想要的,是當他們外出求學,甚至長大之後,到社會上可以成為一個獨立並具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我相信,在做家事的時候,他們能夠為自己的事負責,雖然不知道抱著這樣的想法究竟對不對?但至少在我外出工作回到家時,發現他們已經減少我一點負擔,那就夠了。


關於閱讀這回事 練習「找出樂趣」的習慣!

23s6daw(25fa8w)

2022/08/04 09:34:44

發文

#6163591 IP 156.14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培養小孩閱讀」這件事上,我覺得我其實做得很少,在兩個小孩小的時候,我也曾經買了覺得對他們有益的書放在家裡,但是真正在「教小孩閱讀」這件事上來說,卻沒怎麼在執行。

閱讀自然有它的重要性,但跟「閱讀」這件事相較之下,我反而覺得「引起孩子的興趣」這點更重要。因為,「閱讀」絕對不是買了幾本書,或將家裡打造成成圖書館,然後將孩子拉到書桌前,告訴他們:「開卷有益。」或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種老掉牙的話。這時候的閱讀成了因為「有用」才閱讀,而不是因為單純閱讀而閱讀,重點就完全不一樣了。

以前之所以會喜歡閱讀、愛上閱讀,是因為我覺得閱讀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不管看的是文字還是漫畫,小說還是繪本,在「閱讀」當中,圖文所勾勒出來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這裡跟那裡為什麼不同?上一頁跟下一頁為什麼會有滿滿的驚喜?一點一滴的變化,最後就覺得「閱讀」這件事很好玩。

圖/Pixabay

在我的腦海裡,就會覺得唐三藏為什麼一定要救孫悟空?沒了孫悟空,他什麼事都做不了嗎?西部牛仔為什麼一定要養牛,而不是養羊?冰山底下的世界,真的只是冰,而沒有其它東西了嗎?生物在演進的時候,為什麼有些跟以前改變了模樣,有些還是原始的模樣?人除了所看到的樣貌,為什麼還會有金氏世界記錄的那些人?在閱讀這些的時候,我是帶著好奇心的。

於是,「閱讀」這回事就成了我找樂趣的來源,而不是因為閱讀「有用」才開始閱讀。

我是覺得,閱讀這件事要有樂趣,才能讓小孩主動去翻開書的第一頁,不只課外讀物,甚至孩子在翻開課本的時候,也要讓他感到「好玩」,「閱讀」這回事才進行得下去。雖然閱讀上課的課本對大數人,包括以前的我來說,真的是單調枯燥又無聊的,但非不得已要讀課本時,就只好自己找樂趣了。樂趣在哪裡,注意力就會在哪裡。

圖/Pixabay

就像有人會有躲起來偷看金庸或古龍小說的經驗,我雖然沒到那個程度,但年輕的時候,也曾創下兩天之內,讀完十四本小說的記錄。雖然看的是當時覺得不怎麼營養的書籍,而且翻閱的速度可以說是囫圇吞棗,但是那時候看的書,看得就是「趣味」。所以,所謂養成閱讀的習慣,如果可以成為「自己找樂趣」的習慣,那麼,根本不用大人開口,小孩也會因為覺得有趣,而主動捧起書吧?

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不如視為培養從閱讀中,找出樂趣的習慣,當然了,抱著這種心,不管閱讀還是做其它事,才不會覺得無聊啊!

圖/Pixabay


「拆解」你所看的文章 看「字」還是看「句子」?

23s6daw(25fa8w)

2022/08/04 09:33:53

發文

#6163590 IP 156.14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為了學怎麼寫作,相信很多人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文章。文章可以透過「拆解」來閱讀……拆解?這是怎麼回事?拿斧頭砍還是開堆土機去撞?我們直接用例子來說明吧!在我前面所寫的「減法生活」一文當中有個段落:

「現在的我們跟年輕的我們就是不同的身體狀態,又何必硬要表現得像十幾歲、二十多歲的時候呢?在這種狀況下,自然而然開始『減法生活』。讓自己過得更舒服、更從容些。有些食物,淺嘗就好,免得吃多了肚子會感到不舒服;不是不肯努力,只是熬夜之後,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修復。」

Image from Pixabay

如果是你,你是怎麼閱讀?將這篇文章從頭到尾直接看完就好?對!一篇你覺得很順暢的文章,這麼閱讀的確易於吸收,但是如果碰到像一些比較艱澀的文章,恐怕就會自動放棄,我曾經為了協助出版社弄本生物學的書,不只要看專業書籍,還有大量的論文資料(已翻譯成中文),看得差點想摔書!這時候,要怎麼克服?這時候可以做的,就是是把一句話拆成好幾個辭彙。像:

.

「現在的我們跟年輕的我們就是不同的身體狀態……。」

在這句話裡,可以拆成「現在」、「年輕」、「我們」、「不同」、「身體狀態」等幾個辭彙。

例二:

「有些食物,淺嘗就好,免得吃多了肚子會感到不舒服;不是不肯努力,只是熬夜之後,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修復。」

可以拆成「食物」、「淺嘗」、「肚子」、「不舒服」、「不肯努力」、「熬夜」、「修復」等數個辭彙。

Image from Pixabay

以我自己而言,我在看文章時,連接詞或介系詞幾乎是可以不用大腦的。像「的」、「之後」這些看起來無意義,在寫文章時,又不得不放的「字」,自然而然會被省略。

在閱讀的時候,「字」或「詞彙」是最快進入到我的腦袋裡,可以說,我不是先看句子,再來看字;而是先看字,再看句子。

當然了。在長期訓練之後,我先看字,再看句子這個迴路練得比較純熟,就像我如果看到3948671520這串數字,就直接排成0123456789,而覺得文章讀不下去的人,不妨可以試一下「拆解句子」這個方式?至於要將3948671520排成0123456789中間的「速度」,就只能靠練習了。

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