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佬王有兩題關於引擎容積的問題…

哈佬王(halowo)

2002/07/08 15:57:53

發文

#62997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1: honda s2000 的引擎容積
2000c.c.NA引擎,直列四氣缸DOHC,最大馬力是250PS,PEUGEOT 206 GTi 引擎容積2000C.C.NA引擎,直列四氣缸DOHC,最大馬力137PS..........
    問題出現了~這兩款車引擎容積同樣是2000C.C.同樣也是直列四氣缸DOHC,為什麼這兩款車的馬力相差113PS ??而不是馬力相差比較少?

2:什麼叫做〔容積效率〕?

9

則留言

1

...(mikahakkinen)

2002/07/08 18:18:33

發文

#63009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硬榨就可以啦..

像F1的引擎3000CC可以榨出800匹以上..
可是轉速高達18000rpm..跑一百公里要燒掉40~50公升的汽油..

而且馬力曲線會很突出..低速域出力不佳..

你可以在去看看S2000最大馬力出現的轉速跟206 GTi最大馬力出現的轉速..差了2300rpm..

而且S2000用了VTEC的技術也會馬力比較大...

容積效率..通常是指引擎每公升能出力多少匹馬力..房車大概在70~80..性能車大概要90以上..
---------------------------------------
有錯請指正!!

哈佬王(halowo)

2002/07/08 19:50:04

發文

#63017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HANKS YOUR REPLY~

什麼叫做[硬榨],是不是加大缸徑,加大進氣閥,加多進排氣閥,加大壓縮比??????

...(mikahakkinen)

2002/07/09 00:54:03

發文

#63043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當然還有拉高轉速..

像S2000最大馬力是在8300rpm才出現..

可是大部分房車紅線區多在5500~6500rpm..

明仔(altezza)

2002/07/09 14:04:00

發文

#63106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哈~~~S2000是跑車
206是轎車…
所以速度與馬力差很遠呢~

明仔(altezza)

2002/07/09 14:08:07

發文

#63108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哈~~F1用的引擎大多是不是V10引擎呢?

小可愛(ljs523)

2002/07/09 17:10:06

發文

#6313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問題〕.Honda/S2000、Peugeot/206這兩款車,引擎容積同樣是2000C.C.,同樣也是直列四氣缸DOHC,為什麼這兩款車的馬力相差113PS?

〔答〕.這可從「壓縮比」、「容積效率」、「引擎轉速」三個方面來解釋:

(一).引擎的「壓縮比」
以下列一些汽油引擎車子的「壓縮比」給大家參考
Honda/Accord 9.0
Mitusbishi/Galant 9.5
Subaru/Impreza 1.6G 10.0
Audi/A4 2.4 10.5
Peugeot 206 10.8
BMW/320i 11.0
Lotus/Elise 340R 11.5
Honda/S2000 11.7
汽油引擎是「熱機(Heat Engine)」的一種,它的熱力循環是「奧圖循環(OTTO cycle)」,其熱效率的公式如下:
η=1-〔1÷γ**(k-1)〕
η=熱效率
γ=壓縮比
k=空氣的k值約為1.3到1.4之間
根據上述奧圖循環的熱效率公式,得到以下兩個結論:

(1)「熱效率」是「壓縮比」的函數,即
熱效率=f(壓縮比)。

(2)引擎的「壓縮比」越大,該引擎的「熱效率」就越高。所以上述汽車引擎之中,熱效率最高的就是Honda/S2000。

至於什麼是「熱效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汽油中所含「化學能」經過燃燒之後轉換成「機械能」的轉換率,轉換率越高,該引擎的熱效率就越高。在此,Honda/S2000已對Peugeot/206打了第一場勝仗。

(二).引擎的「容積效率」
§.4行程引擎的「4 個行程」就是:
(1).進氣行程—活塞由上往下移動
(2).壓縮行程—活塞由下往上移動
(3).動力行程—活塞由上往下移動
(4).排氣行程—活塞由下往上移動

「自然進氣」與「強制進氣」,指的就是在(1).進氣行程—活塞由上往下移動時,氣缸的進氣方式。「自然進氣」靠的是「活塞由上往下移動時,在氣缸中所產生的真空(Vacuum),利用真空產生的『吸力』,將氣體吸進來」。而「強制進氣」是以大於1大氣壓的壓力,將經過「渦輪增壓」或「機械增壓」的「壓縮空氣」,以強制的手段將空氣「打入」氣缸中。也就是:「自然進氣」得力於「真空(小於1大氣壓)吸入」,而「強制進氣」則藉助於「高壓(大於1大氣壓)打入」。

「自然進氣」引擎之「容積效率(Volumetric Efficiency)」一般在80~90%,而「強制進氣」引擎之容積效率可高達150%,甚至達200%,而「容積效率」會隨引擎轉速變化而改變。「容積效率」愈高,引擎的馬力、扭力就愈大。「容積效率」的定義如下:

容積效率=「進氣行程」實際進入氣缸空氣之質量÷氣缸在1大氣壓下可容納空氣之質量
在引擎上,「增益」「容積效率」一般可有「九種」方法:

(1).多氣門—3氣門、4氣門、5氣門、6氣門、8氣門∕缸
(2).(機械增壓+中間冷卻器)、(渦輪增壓+中間冷卻器)
(3).可變進氣系統:工作原理為「慣性增壓(Inertia Supercharging)」
(a).單進氣道—低速用”長”進氣道,高速用”短”進氣道
(b).雙進氣道—
系統A:低速用”長”進氣道,高速用”短”進氣道
系統B:低速用”一條”進氣道,高速用”二條”進氣道
(4).可變氣門正時—VTEC(Honda/S2000)、VVT-I
(5).「進氣道」平直,「進氣道」內部平滑加工
(6).適當的「進氣歧管」「幾何組合」通道安排
(7).適當的「排氣管長度」配置
(8).汽油噴射系統取代化油器系統—化油器為氣流「障礙物」
(9).BMW不需「節流閥」的可變進氣機構VALVETRONIC。比VTEC及VVT-i更接近完美型態的可變進氣系統,VALVETRONIC的系統構成上,少了傳統內燃機所必備的「節流閥(Throttle)」這一項機件,引擎進氣時的Pumping Loss(泵損失) 因而減少。

在增進「容積效率」這一項比較上,Honda/S2000具備了V-TEC可變氣門正時機構,Peugeot/206卻沒有,Peugeot/206又打了一場敗仗。

(三).引擎的「轉速」
像S2000最大馬力是在8300rpm才出現,可是大部分房車紅線區多在5500~6500rpm。

指示馬力(Indicate Horse Power,I.H.P)(公制)的計算公式如下:
I.H.P=〔n×(π/4)×D**2×P×L×N〕÷〔75×60×2〕

n=氣缸數
D=氣缸直徑cm
P=平均有效壓力kg/cm**2
L=活塞行程m
N=每分鐘轉速rpm

在本項評比中,N=每分鐘轉速rpm是Peugeot/206輸Honda/S2000輸得最慘的一項。馬力相差113PS,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此。日本的YAMAHA機車,引擎轉速弄到19000rpm,幾乎是300rps,每秒鐘引擎轉300轉,真的是令人不敢去想像,其目的就是要有效的提升引擎的馬力。

■.親愛的「哈佬王 」,現在你明白「馬力相差113PS」的由來了嗎?

哈佬王(halowo)

2002/07/11 09:30:37

發文

#63260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多謝小可愛哥哥詳盡和專業的答覆~

只是算式這一方面有點不明白....什麼是...**

小可愛(ljs523)

2002/07/11 11:06:33

發文

#6327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什麼是...**?

答:
**=平方=Square

汽車笨蛋(61004)

2007/07/16 14:01:11

發文

#284428 IP 250.12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MikaHakkinen (...) 所寫
硬榨就可以啦..

像F1的引擎3000CC可以榨出800匹以上..
可是轉速高達18000rpm..跑一百公里要燒掉40~50公升的汽油..

而且馬力曲線會很突出..低速域出力不佳..

你可以在去看看S2000最大馬力出現的轉速跟206 GTi最大馬力出現的轉速..差了2300rpm..

而且S2000用了VTEC的技術也會馬力比較大...

容積效率..通常是指引擎每公升能出力多少匹馬力..房車大概在70~80..性能車大概要90以上..
---------------------------------------
有錯請指正!!
S2000一公升可以榨出120~125匹馬力ㄝ~而且他的車身剛性夠是HONDA的FUN TO DRIVE代表作,而另一台代表作則是NSX~NSX是本田宗一郎先生的[遺作](備註:本田宗一郎是HONDA創辦人)
熱門新聞
和泰汽車推出Lexus RZ 450e旗艦版,升級配備並調降價格,產品力大提升,年底前訂車Bob加碼送萬元U-POWER充電金。
「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計畫」成果交流會中,聚焦智慧充電管理系統實施案例分享,以及充電管理系統產業規範與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