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於
2012/08/22 00:00:00
發文
繼上一篇介紹台灣鐵三角 Demo Car 的施工細節,本次專題報導瞄準的是「聽覺」上的差異。在 Demo Car 完工之後,台灣鐵三角人員特別邀請國內媒體進行試聽體驗,而 U-CAR 此次也受邀前往,並與 U-Audio 的專業編輯一同參與試聽的過程,提供第一手訊息給有興趣的讀者,作為日後汽車音響配件改裝的參考。
其實汽車音響的原理,就如同家用音響一般,都是由訊號源、線材、處理器、擴大機、喇叭等元件所構成,而講究的消費者則會針對更佳的表現進行改裝,例如線材更換、購買高級的擴大機處理器等;汽車音響玩家也是相同,但稍有不同的是,汽車環境會因為車款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安裝模式,例如車室內線路的布置、喇叭挖孔的位置、以及主機和擴大機的安裝,均比一般家用環境更為複雜。
為了提供試聽者最佳的體驗,台灣鐵三角方面特別聘請專業的音響師傅為 Demo Car 進行改裝,同時使用 audison 的擴大機、數位音頻處理器與 Hertz 的喇叭設備,並經過專業的調音設定,確保消費者有絕佳的聽覺饗宴。
除了音響主機、擴大機、處理器、喇叭元件外,Demo Car 上的線材與配件都是使用鐵三角所生產的產品,例如從電瓶拉出的電源線、保險絲座、電瓶電池頭、以及傳輸的音源線、喇叭線、數位訊號線、影像線等,這是為了提供試聽者一致的產品體驗,並排除其它干擾因素,讓試聽的結果更具參考價值。
經過前面段落的介紹後,相信讀者對於鐵三角 Demo Car 的內部音響配置有了初步的認識。而接下來,我們便把焦點鎖定在聽覺的差異上。
首先說明本次試聽的流程,在音源輸入方面,我們選擇最方便的 iPod 作為媒介,並以 Flac 無損壓縮格式的古典樂播放;而整個試聽過程,初步以線材的差異為焦點,分別以不同的電源線、音源線作為比較;接下來則比較訊號方式的差異,共有光纖訊號與同軸訊號,分別切換至不同的線路與訊號處理器,來實際感受差異。
在試聽之前,我們在印象之中,猜測線材對於音質的差異,最大的影響可能是來自於音源線的不同;不過在實際試聽之後,電源線的差異卻是讓人印象深刻。
本次實際試聽的電源線產品共有 3 款,每公尺單位售價從 6300 元到 630 元不等。首先從最貴的旗艦產品開始敘述。最貴的 AT7704 型號電源線,每公尺售價為 6300 元,試聽起來的結果,細節相當清楚,而聲音的表現則是順暢、細緻、擁有光滑感,更確切一點地說,背景感相當足夠,讓人彷彿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其次是型號 AT7703 的中階產品,每公尺售價為 3360 元。試聽的結果,比旗艦款的產品在空間感的表現上稍差,不過在細節的描述力上,仍具備一定的水準,甚至可與最貴的旗艦線材相比,如果不是非常仔細的聆聽,幾乎很難聽出差異。
最後則是型號 TPC4 Rd 的入門級產品,每公尺售價 360 元。換到最入門的電源線時,差異就非常明顯了,不僅空間感與細節的描述力有一段差距,從音樂開始播放時,前奏一下,我們馬上就異口同聲的說出差異化。若要形容有甚麼地方不同,可以說這個電源線給人的感覺是有點乾、熱、燥,而不似前面產品的順暢與光滑感。
在聽過 3 款不同的電源線產品後,試聽組一致認為第 2 款,也就是中階級的產品 C/P 值最高,因為其與旗艦級產品的差異,沒有想像中的大,雖然略有差別,但就像是 96 分與 100 分的不同;不過最後一款入門級的電源線,差距就稍微大了些。如果有預算上的考量,試聽組建議可以購買中階的 AT7703 線材,但對於想一次攻頂的消費者,旗艦級的 AT7704 是不二的選擇。而 TPC 系列的電源線表現雖然較弱,但考量到其價格,倒也合情合理。不過,在音質方面雖然較弱,但也遵守了鐵三角對車用線材耐熱、抗噪的基本要求,因此對於不是走 Hi-END 路線而是玩外放的車友來說,不失為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對於音樂發燒友來說,音源線材的改裝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性焦點;而對於 U-CAR 試聽組來說,印象中也是如此,畢竟音源的傳輸都是透過此線材,扮演的是重要的橋梁角色。
不過在親自試聽之後,我們卻發現差距比想像中來的小。
首先要說明的是,由於時間的關係,試聽組只有實際切換最貴的旗艦產品與中階產品。先來看到旗艦級的音源線部分,型號為 AT7728/0.7,售價 12600 元。其他播放條件方面,電源線使用的是最貴的旗艦產品,而曲目也是固定的古典樂曲;在試聽之後,我們一致認為這條旗艦級的音源線,對於低音的表現非常的好,給人一股扎實穩重的感覺,而同時也擁有不錯的空間感,對於偏愛低音的消費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則是切換到中階的音源線材,型號為 AT7725/0.7,售價 5460 元。實際聽起來的感覺,則是不若旗艦級那般扎實,在低音的部份給人穩重感稍差,同時空間感也稍弱。不過整體而言,與旗艦款的差距沒有非常巨大的明顯。
聽過電源線與音源線的差異化比較後,筆者與 U-Audio 的編輯都有相同的感想,那就是電源線對於音質的影響比較大。要說明的是,以上試聽的過程,每一組的變異因子都是固定的,例如說當試聽不同款的電源線時,音源線都是固定不變的,反之亦然。如此應可排除其他的干擾因素,而究竟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們也會在結論時分析試聽組的論點。
鐵三角 Demo Car 內部,除了音源線的切換裝置外,光纖訊號線與同軸訊號線也可以切換試聽。而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的試聽不是要比較光纖與同軸孰優孰劣,是純粹就聽覺上的主觀感覺,描述光纖與同軸在 Demo Car 的不同特質;不過這個試聽的心得可能僅限於鐵三角的 Demo Car 上,U-CAR 試聽組不建議將光纖與同軸的差異套用在其他的音響設備上。
在試聽的過程中,我們反覆地切換光纖與同軸訊號,試圖要找出聲音呈現上的差異;當然,這是在其他播放條件都固定的情況下,我們使用最好的電源線以及最好的訊號線,僅切換光纖或同軸訊號線,來比較細微的差異。
在經過反覆試聽後,試聽組一致認為同軸訊號的表現較為圓潤、韻味感更好;而光纖訊號則是較為明亮、有光澤、細節度更佳。就大體上來說,光纖與同軸的差異,如果沒有用心仔細聆聽的話,可能聽不出這些許差異。
總結來說,電源線的差異表現非常明顯,而讓試聽組相當驚訝的是,聽覺的差距甚至比音源線更大。在與 U-Audio 的編輯討論後,我們認為可能是由於電源線是從電瓶直接拉出,並且橫貫穿越整輛車身直到車尾,如此一來,當線材在切換時,是「整條」電源線從頭到尾都切換,而不像音源線只在車尾部分作切換。但這個可能性也僅止於試聽組的猜測,礙於設備的關係無法實地的測試。
此外,就鐵三角 Demo Car 的整體音質特色,試聽組認為是偏向「清澈」、「滑順」的表現,當然搭配不同等級的音源線或電源線時,聲音略有差異,但總體的清澈度是差距不大的,主要差異還是在背景的空間感、以及低音的表現。
換言之,可以說愈貴的線材,對於低音或中音的表現會更好,如果有中低音偏好的讀者,不妨可親自體驗;而如果是喜歡清澈高音,或是人聲的讀者,選擇鐵三角的線材配件,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目前鐵三角 Demo Car 主要還是提供專業店家試聽比較,暫時還沒有提供一般消費者試聽服務,但日後並不排除舉辦公開的試聽會,提供消費者最直接的試聽體驗。
共
則留言
您已給過好/壞評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繼上一篇介紹台灣鐵三角 Demo Car 的施工細節,本次專題報導瞄準的是「聽覺」上的差異。在 Demo Car 完工之後,台灣鐵三角人員特別邀請國內媒體進行試聽體驗,而 U-CAR 此次也受邀前往,並與 U-Audio 的專業編輯一同參與試聽的過程,提供第一手訊息給有興趣的讀者,作為日後汽車音響配件改裝的參考。
Design for listening,鐵三角 Demo Car 簡介
其實汽車音響的原理,就如同家用音響一般,都是由訊號源、線材、處理器、擴大機、喇叭等元件所構成,而講究的消費者則會針對更佳的表現進行改裝,例如線材更換、購買高級的擴大機處理器等;汽車音響玩家也是相同,但稍有不同的是,汽車環境會因為車款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安裝模式,例如車室內線路的布置、喇叭挖孔的位置、以及主機和擴大機的安裝,均比一般家用環境更為複雜。
為了提供試聽者最佳的體驗,台灣鐵三角方面特別聘請專業的音響師傅為 Demo Car 進行改裝,同時使用 audison 的擴大機、數位音頻處理器與 Hertz 的喇叭設備,並經過專業的調音設定,確保消費者有絕佳的聽覺饗宴。
除了音響主機、擴大機、處理器、喇叭元件外,Demo Car 上的線材與配件都是使用鐵三角所生產的產品,例如從電瓶拉出的電源線、保險絲座、電瓶電池頭、以及傳輸的音源線、喇叭線、數位訊號線、影像線等,這是為了提供試聽者一致的產品體驗,並排除其它干擾因素,讓試聽的結果更具參考價值。
進入試聽階段
經過前面段落的介紹後,相信讀者對於鐵三角 Demo Car 的內部音響配置有了初步的認識。而接下來,我們便把焦點鎖定在聽覺的差異上。
首先說明本次試聽的流程,在音源輸入方面,我們選擇最方便的 iPod 作為媒介,並以 Flac 無損壓縮格式的古典樂播放;而整個試聽過程,初步以線材的差異為焦點,分別以不同的電源線、音源線作為比較;接下來則比較訊號方式的差異,共有光纖訊號與同軸訊號,分別切換至不同的線路與訊號處理器,來實際感受差異。
令人印象最深的差異:電源線
在試聽之前,我們在印象之中,猜測線材對於音質的差異,最大的影響可能是來自於音源線的不同;不過在實際試聽之後,電源線的差異卻是讓人印象深刻。
本次實際試聽的電源線產品共有 3 款,每公尺單位售價從 6300 元到 630 元不等。首先從最貴的旗艦產品開始敘述。最貴的 AT7704 型號電源線,每公尺售價為 6300 元,試聽起來的結果,細節相當清楚,而聲音的表現則是順暢、細緻、擁有光滑感,更確切一點地說,背景感相當足夠,讓人彷彿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其次是型號 AT7703 的中階產品,每公尺售價為 3360 元。試聽的結果,比旗艦款的產品在空間感的表現上稍差,不過在細節的描述力上,仍具備一定的水準,甚至可與最貴的旗艦線材相比,如果不是非常仔細的聆聽,幾乎很難聽出差異。
最後則是型號 TPC4 Rd 的入門級產品,每公尺售價 360 元。換到最入門的電源線時,差異就非常明顯了,不僅空間感與細節的描述力有一段差距,從音樂開始播放時,前奏一下,我們馬上就異口同聲的說出差異化。若要形容有甚麼地方不同,可以說這個電源線給人的感覺是有點乾、熱、燥,而不似前面產品的順暢與光滑感。
在聽過 3 款不同的電源線產品後,試聽組一致認為第 2 款,也就是中階級的產品 C/P 值最高,因為其與旗艦級產品的差異,沒有想像中的大,雖然略有差別,但就像是 96 分與 100 分的不同;不過最後一款入門級的電源線,差距就稍微大了些。如果有預算上的考量,試聽組建議可以購買中階的 AT7703 線材,但對於想一次攻頂的消費者,旗艦級的 AT7704 是不二的選擇。而 TPC 系列的電源線表現雖然較弱,但考量到其價格,倒也合情合理。不過,在音質方面雖然較弱,但也遵守了鐵三角對車用線材耐熱、抗噪的基本要求,因此對於不是走 Hi-END 路線而是玩外放的車友來說,不失為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音源線:差距比想像中小
對於音樂發燒友來說,音源線材的改裝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性焦點;而對於 U-CAR 試聽組來說,印象中也是如此,畢竟音源的傳輸都是透過此線材,扮演的是重要的橋梁角色。
不過在親自試聽之後,我們卻發現差距比想像中來的小。
首先要說明的是,由於時間的關係,試聽組只有實際切換最貴的旗艦產品與中階產品。先來看到旗艦級的音源線部分,型號為 AT7728/0.7,售價 12600 元。其他播放條件方面,電源線使用的是最貴的旗艦產品,而曲目也是固定的古典樂曲;在試聽之後,我們一致認為這條旗艦級的音源線,對於低音的表現非常的好,給人一股扎實穩重的感覺,而同時也擁有不錯的空間感,對於偏愛低音的消費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則是切換到中階的音源線材,型號為 AT7725/0.7,售價 5460 元。實際聽起來的感覺,則是不若旗艦級那般扎實,在低音的部份給人穩重感稍差,同時空間感也稍弱。不過整體而言,與旗艦款的差距沒有非常巨大的明顯。
聽過電源線與音源線的差異化比較後,筆者與 U-Audio 的編輯都有相同的感想,那就是電源線對於音質的影響比較大。要說明的是,以上試聽的過程,每一組的變異因子都是固定的,例如說當試聽不同款的電源線時,音源線都是固定不變的,反之亦然。如此應可排除其他的干擾因素,而究竟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們也會在結論時分析試聽組的論點。
數位訊號線的差異:光纖訊號與同軸訊號
鐵三角 Demo Car 內部,除了音源線的切換裝置外,光纖訊號線與同軸訊號線也可以切換試聽。而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的試聽不是要比較光纖與同軸孰優孰劣,是純粹就聽覺上的主觀感覺,描述光纖與同軸在 Demo Car 的不同特質;不過這個試聽的心得可能僅限於鐵三角的 Demo Car 上,U-CAR 試聽組不建議將光纖與同軸的差異套用在其他的音響設備上。
在試聽的過程中,我們反覆地切換光纖與同軸訊號,試圖要找出聲音呈現上的差異;當然,這是在其他播放條件都固定的情況下,我們使用最好的電源線以及最好的訊號線,僅切換光纖或同軸訊號線,來比較細微的差異。
在經過反覆試聽後,試聽組一致認為同軸訊號的表現較為圓潤、韻味感更好;而光纖訊號則是較為明亮、有光澤、細節度更佳。就大體上來說,光纖與同軸的差異,如果沒有用心仔細聆聽的話,可能聽不出這些許差異。
小結
總結來說,電源線的差異表現非常明顯,而讓試聽組相當驚訝的是,聽覺的差距甚至比音源線更大。在與 U-Audio 的編輯討論後,我們認為可能是由於電源線是從電瓶直接拉出,並且橫貫穿越整輛車身直到車尾,如此一來,當線材在切換時,是「整條」電源線從頭到尾都切換,而不像音源線只在車尾部分作切換。但這個可能性也僅止於試聽組的猜測,礙於設備的關係無法實地的測試。
此外,就鐵三角 Demo Car 的整體音質特色,試聽組認為是偏向「清澈」、「滑順」的表現,當然搭配不同等級的音源線或電源線時,聲音略有差異,但總體的清澈度是差距不大的,主要差異還是在背景的空間感、以及低音的表現。
換言之,可以說愈貴的線材,對於低音或中音的表現會更好,如果有中低音偏好的讀者,不妨可親自體驗;而如果是喜歡清澈高音,或是人聲的讀者,選擇鐵三角的線材配件,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目前鐵三角 Demo Car 主要還是提供專業店家試聽比較,暫時還沒有提供一般消費者試聽服務,但日後並不排除舉辦公開的試聽會,提供消費者最直接的試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