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原廠先前在公布集團 2025 年第一季財報時,首度透露並確認旗艦休旅 X7 將推出第 2 代大改款車型,甚至表示集團已投入資金用於研發新車。
而就外媒掌握的內部資訊顯示,大改款第 2 代 X7 的底盤代號為 G67,預計最快會於 2027 年 8 月量產,時間點預估晚於 2026 年的大改款 X5、但會早於 2028 年問世的大改款 X5,並且還首度同步會有純電 iX7 的推出。不過其仍將是基於現行 CLAR 平臺打造油/電共用平臺車型、而非 iX3 的 Neue Klasse 平臺,但會用上集團第 6 代 eDrive 動力科技,甚至 iX7 M70 純電車型最大馬力更可望超過 800 匹。
BMW 原廠最早是於 2018 年 10 月發表大改款 X7 車系,其是品牌首款正三排 7 座大型旗艦休旅,因為先前 X5 車系雖然可另行以選配方式擴充第三排變為 7 座的 ,X5 仍是以 5 座為產品設定導向,在第三排的空間與車身尺碼上依舊遠不及對手,讓 BMW 品牌在北美等對於大型 7 座 LSUV 有需求的市場力有未逮。因此當時 BMW 品牌在 2017 年亮相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概念車後,就接續於 2018 年正式推出現行代號 G07 的初代 X7 車系。
至於改款更動部分,再經過 4 年的產品週期後,BMW 原廠在 2022 年 4 月發表旗艦休旅 X7 車系的小改款車型,當時擁有大膽創新的車頭設計與分離式燈組,並且針對內裝科技和動力系統都進行全面升級。
而截至今日,現行初代 X7 已有將近 7 年的產品週期。在近日 BMW 公布集團 2025 年第一季財報時,有鑒於 X7 在全球市場的銷售表現不俗、尤其在主力北美市場亦有好成績,原廠也首度預告將會繼續開發下一代第 2 代 X7,並且表示近期已著手投入更多的資金用於研發大改款 X7 車系。
不過除此之外,BMW 原廠並沒有再進一步揭露新車的相關資訊。而就外媒掌握的資訊指出,大改款第 2 代 X7 其內部代號為 G67,就 BMW 內部排程規劃顯示,第 2 代 X7 將於 2027 年 8 月開始生產,其時間點會落在大改款 X5 於 2026 年問世之後,但算是同一平臺的 X6 則預計會在 X7 之後於 2028 年推出。
就目前外媒取得的偽裝間諜測試車照來看,雖然並非採用 iX3 的 Neue Klasse 純電平臺打造,但大改款 X7 可能一樣還是會延續新世代 Neue Klasse 的設計語言,並且新一代 X7 在基於現行 CLAR 平臺延續之餘,也會以油/電共用平臺的方式,首度推出純電的 iX7 車系。
動力方面,iX7 可能會用上與 iX3 相同的 Gen6 第 6 代 eDrive 電池與馬達,至於純電 iX7 則很有可能會是 X7 的美國 Spartanburg 產線、未來 10 年內規劃生產的 6 款純電車型之一,甚至 BMW 還有可能會推出掛上 Alpina 廠徽的 X7 車型,以做為車系中旗艦高端的存在。燃油動力部分,則很有可能保留現行 S68 4.4 升 V8 雙渦輪動力,現行 B58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動力也會獲得保留,並且也可能也會有柴油動力車型。
編成方面,一般掛上 BMW 廠徽的可能會有 X7 M60 xDrive 和 iX7 M70 xDrive 車型,iX7 M70 xDrive 將上看超過 800 匹的純電動力。至於 Alpina 廠徽的車型則可能會有 X7 40 xDrive、X7 60 xDrive 和 iX7 100 xDrive,Alpina iX7 甚至有可能有接近 900 匹的最大輸出。
Taiwan Suzuki 於 2022 年 9 月中所帶來的 SX4 S-Cross 車系,其可視為原先 SX4 的新世代車型,國內上市後提供了 2WD 與 Allgrip 四驅版本,動力單元則為 1.4T 48V 輕油電,售價部分 2WD 為 98 萬元,Allgrip 版則為 114 萬元。而就在近期經銷端傳出關於 SX4 S-Cross 年式更新的訊息,其進行了配備上的調整,重點也就在新增了 Level 2 駕駛輔助系統,而原先的 7 顆安全輔助氣囊減為 6 顆,四驅車型的全景天窗則取消,至於售價部分維持不變,正式訊息還有待 Taiwan Suzuki 公告為主。
從經銷端傳出的消息來看,新年式 SX4 S-Cross 將會導入 Level 2 駕駛輔助功能,預計就是會搭載和 Swift 相同的系統,包含新增了車道置中、車道偏移輔助,全速域 ACC 則為一鍵啟動,搭配上原先就配有的車側盲點偵測、後方車側警示、駕駛疲勞警示等等功能,也讓 SX4 S-Cross 的安全輔助功能更加為善。除了新增 Level 2 駕駛輔助系統外,新年式 SX4 S-Cross 亦還會在部分配備上進行調整,原先的 7 顆輔助氣囊變更為 6 顆 ( 取消膝部氣囊 ) ,至於四驅車型的全景天窗則取消。
SX4 S-Cross 車身尺碼為車長 4,305mm、車寬 1,785mm、車高 1,585mm、軸距 2,600mm,足下採用 17 吋鋁圈設定;車內方面搭載了 9 吋多功能觸控螢幕,其不僅具備了音響系統的操作機能,更擁有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手機連結功能,此外還可顯示包含車輛行駛狀態、輕油電系統能源流向、胎壓偵測等,並整合了 360 度環景顯影機能。
SX4 S-Cross 動力上採用了 1.4 升四缸直噴渦輪引擎搭配 48V 輕油電設定,其中引擎部分具備了 129.2 匹最大馬力與 23.9 公斤米最大扭力,與之搭配的 48V ISG 整合式啟動馬達發電機,則具備了 10kW 與 53Nm 的動力輸出表現,具備電動馬達怠速、雙動能扭力輔助以及扭力提升系統,四驅車型則進一步配置 All Grip 適時智慧型四輪傳動系統。油耗成績部分,2WD 前驅車型具備 19.4km/L 的表現,4WD 車型則為 17.4km/L。
Toyota 臺灣總代理和泰汽車於 5 月推出限量「一起響樂」優惠活動,5 月入主 RAV4、Corolla Altis、Yaris Cross、Town Ace、Vios,就送原價 19,800 元超高音質的 JBL PartyBox On-the-Go Essential 可攜式派對喇叭,再享最高 80 萬 0 利率。
JBL PartyBox On-The-Go Essential(型號:PartyBox On-The-Go Essential,原價新台幣 19,800 元)擁有 100 瓦 JBL Pro Sound,音質清晰飽滿,高音通透、低頻震撼,搭配 Bass Boost 功能,音場表現更具層次。內建多模式燈光秀可隨節奏變化,打造沉浸式派對氛圍。除了音響以外,還附兩支無線麥克風,無論是伴奏還是歡唱卡拉 OK,讓您隨時都能開啟歡樂時光。
本次活動除贈送超高音質的「JBL PartyBox On-The-Go Essential 可攜式派對喇叭」(原價 19,800 元)外,本月入主指定車款可享最高 80 萬高額 0 利率分期優惠,如果舊車交由 Toyota 認證中古車鑑價,即可獲得全家便利商店經典美式咖啡一杯兌換卡;完成收購者,即可獲得週週抽「Dyson 輕量無線吸塵器」抽獎機會。
「Toyota 一起響樂」優惠活動自即日起至 5 月底止,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買車最佳機會就是現在!詳細優惠活動資訊請至 Toyota 官網:https://www.toyota.com.tw/event/202505JBL,或洽詢 Toyota 全臺展示中心。和泰汽車保留以上活動內容變更及最終解釋之權利,變更或修改訊息將於 Toyota 官網公布,恕不另行通知。
Bosch 博世集團宣布 2024 年總營業額為 903 億歐元,較前一年衰退 1.4%,經匯率影響調整後實質衰退約 0.5%。營業息稅前利潤 (EBIT)為 31 億歐元。儘管過去一年市場環境明顯阻礙其業務成長動能,Bosch 表示將持續推動 Strategy 2030 戰略,以強化其競爭力。
Bosch 集團執行長暨董事會主席 Stefan Hartung 在公布集團年度數據時表示: 「我們在 2024 財政年度顯著改善了成本、組織架構以及產品組合,專心向我們極具野心的目標前進,追求持續成長並加強財務獨立性。我們的策略 2030 為集團確立明確的方針,尤其是在全球動盪的時期,我們目標是在 5 年內成為核心市場的前 3 大供應商。」
交通移動的業務方面,Bosch 將強化在「軟體」與「氫能創新」科技,Bosch 預期電動交通、氫能與軟體定義汽車的發展可刺激成長。 Stefan Hartung 表示「交通移動的未來將由軟體定義,身為汽車製造商的合作夥伴,Bosch 自 2020 年起已在全球超過 450 個據點,透過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購買綠色電力, 以及利用碳權抵銷剩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共 4 種方式,達成碳中和。
Bosch 日前於上海車展中展出一系列創新科技,包含駕駛輔助模組化系統,以及具備 AI 人工智慧功能的座艙車用電腦。在電動交通領域,Bosch 於 2025 年將再投產 50 個專案,主要分布於 歐洲和中國。其中包含氫能引擎,由於氫能動力系統在行駛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並且適用於重型非公路卡車以及需要強大動力的建築,Bosch 看好其發展趨勢。發展趨勢。
Škoda 在 2025 年 1 月上旬公布了小改款 Enyaq、Enyaq Coupé的相關產品資訊,首波公布的產品編成共計有 60、85 以及 85X 等設定,而代表著車系性能頂規的 RS 車型並未出現其中,這也預示著Škoda 後續會另行公布 RS 產品資訊。在 2025 年 5 月上旬,Škoda 正式發布了小改款 Enyaq RS 與 Enyaq Coupé RS,原廠也特別溝通,其支援的最大快充功率提升至 185kW,此外,也增加了雙向充電功能。
Enyaq 家族在 2025 年初所進行的小改款工程,主要是在外觀造型上有著大幅度變化,整體視覺效果與傳統燃油架構產品有更多區隔,與後來新增的純電戰力 Elroq 更為相近,稱之為家族純電風貌也不為過,取消了傳統大面積水箱護罩設計,分離式頭燈造型以及類水晶刻痕的燈條樣式等。
呼應著 RS 性能產品定位,為賦予更先行的運動氣息,外觀導入了黑色元素妝點,在保桿兩側頭燈下緣處的氣孔導入有鰭板設定,前保桿氣壩與 Sportline 車型一樣導入黑色外框,並且配置有專屬造型反光條,前葉子板上方還有 RS 專屬徽飾銘牌,標配 20 吋胎圈組,並提供 21 吋全新鋁圈可以選配。原廠資訊顯示,Enyaq RS 風阻係數為 0.251,而 Enyaq Coupé RS 風阻係數則為 0.239。
在小改款 Enyaq 的內裝部分,其實變化並不大,幾乎是與小改款前維持相同配置,5 吋數位儀表以及 13 吋數位中控螢幕,原廠表示具擴增實境的抬頭顯示器列為選配項目;Škoda 提供 Enyaq RS 家族兩種內裝套件設定,主要是在細部做工以及用料上有所不同,分別是 RS Lounge 與 RS Suite 兩種,最明顯的是 RS Lounge 導入檸檬綠縫線等元素。
在小改款前Škoda 在 85 與 RS 車型上都是搭載總容量 82kWh、實際可用 77kWh 的鋰電池組,在小改款後的 85 以及 85X 車型上仍舊維持相同配置,但 RS 車型在小改款後卻是小幅提升,來到總容量 84kWh、實際可用 79kWh 的設定,同時支援的最大快充功率也一樣提升,從小改款前的 175kW 提升到 185kW,快充從 10%補電至 80%的時間也同樣縮短,從小改前的 28 分鐘來到 26 分鐘。
至於動力表現部分則是維持與小改款前相仿,雙馬達四輪驅動設定,綜效輸出表現為 340 匹 (250kW) 馬力,以及 55.6 公斤米扭力,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所需時間為 5.4 秒,呼應性能化的產品定位,相比一般車型在底盤設定上也有所不同,前軸降低 15mm、後軸降低 10mm,採用選配設定的 DCC 主動式電子懸吊系統,共計提供有 15 種阻尼設定。
近期中國工信部公告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申請立項計劃,並公開徵求意見,而這項標準是針對《汽車車門把手的安全技術要求》,打算制定或修訂成為強制性的國家標準 ( 也就是法律強制要遵守的標準 )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官方將對我們現在很常見的汽車隱藏式車門把手進行法規標準化,其原因也就在如發生意外時,隱藏式的車門把手存在著更多危險,即便外觀與設計上更為美觀與先進,但相反的卻也會增加許多風險。
在現今的新世代車款中,可以看到許多車廠為車輛設計了隱藏式車門把手,在外觀上看起來也更為科技化,但如今中國當地則要針對這項設計來做管制,最主要的原因也在於安全性。中國工信部表示,近年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的快速發展,隱藏式車門把手憑藉美觀、科技感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市面上的車門把手產品有形式多元趨勢,但在過程中揭露以下問題: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困難 ( 隱藏無標誌 ) 、斷電失效、夾手等,潛在逃脫、救援風險。
工信部提到,上述問題帶來了潛在的逃生與救援風險,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斷電現象,使電動式外門把手、電動式車門內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礙;而無明顯、統一標誌,也增加緊急狀況下的操作難度。
工信部再表示,從救援逃脫角度來看,應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斷電保護等安全冗餘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從而進行救援及逃生活動。此外,確保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至於規範隱藏式車門內把手、緊急式車門內把手易於識別的安全標誌,確保標誌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最後,確保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後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工信部此項規範便是規定了汽車緊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緊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誌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的強度要求與試驗方法、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
工信部提到,國外暫時無相關的標準,參考國內現行的《車輛型式安全審驗》規章,在門閂/鉸鍊篇中便有針對 M1 和 N1 類車輛有著相關規範,並應符合「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的規定,不過該規章現階段主要是針對傳統車門固定式機件層面,目前還沒有對於隱藏式車門把手有相關規範。
於臺灣觀光旅遊市場逐步回溫之際,穩坐臺灣商用車龍頭的福斯商旅,針對營業用車提供專屬優惠,在拚國旅、拚經濟的同時,也關心頭家的生財工具及行車安全。即日起推出福斯商旅品牌營業用車專屬的「2025 再出發專案」。
自即日起至今年 8 月 31 日止,凡指定車款回全臺福斯商旅授權服務廠,即可享:營業用車於活動期間回廠,享有免費車輛 28 項健檢服務,以及營業用車於活動期間回廠保養或維修,享有原廠新品零件全面 7 折的優惠服務。
福斯商旅品牌無論是 Multivan、Caravelle、Kombi、Crafter、Caddy 車系、Amarok 或是福祉車系等,向來以最堅固的造車工藝,配上最寬敞與多變的實用空間、最安全與舒適的用車體驗,成為消費者安心後盾的可靠夥伴。近年來福斯商旅亦不斷致力於導入符合各種買家需要車款的臺灣福斯商旅,成為現今歐洲進口商旅車的首選品牌。
福斯商旅承諾回饋努力打拼的頭家們,藉此「2025 再出發專案」來協助全臺營業用車車主可以最輕鬆的方式將愛車維持最佳狀態,專心為經濟事業打拚。想要了解更多促銷資訊,請洽全臺各展間展示中心、服務廠、福斯商旅官方粉絲團或免付費服務專線。
Toyota 總代理和泰於 2024 年媒體春酒活動中,預告將於第 4 季引進小改款 GR Yaris,後續更正式在 2024 年 12 月正式上市,不過小改款國內依舊僅維持單一手排版本,原先預期新增的 8 速自排車型、則因認證等因素尚未導入,小改款手排版本售價由過去的 196 萬調漲 9 萬、來到 205 萬,最主要擁有重新調整且更精緻的外觀造型、新世代內裝佈局,並導入 TSS 3.0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而在小改款手排新車交付後,U-CAR 也與總代理和泰汽車商借小改款 GR Yaris,一探其最大馬力由 261 匹、增加 19 匹來到 280 匹,加上諸多動力與底盤進化後的產品變革魅力。
Toyota 原廠強調,小改款 GR Yaris 在外觀部分,最主要為對應賽車運動進行材質更新,車頭下方氣壩換上三段獨立分拆式設計,前保桿導入分離結構設計進氣口,車尾下分流器重新設計開口,減少空氣阻力,將排氣管熱氣排出同時提升操控穩定性,強調視覺性張力。
此外,小改款 GR Yaris 也取消了 LED 前霧燈的配置,並改為容納 ATF 冷卻器與副散熱器的位置。車頭下方中央進氣口的黑色蜂巢網狀,也從過去的塑膠、改為金屬材質,其內的 Intercooler 中冷氣更增加「GR-Four」徽飾字樣,還首度加入水噴射套件,必要時駕駛按下車內按鍵可針對進行中冷器進行散熱。
Toyota 原廠也指出,除了更顯乖張的專屬寬體車身造型,小改款 GR Yaris 整體空氣力學設計也經過 GAZOO Racing 開發團隊反覆進行風洞測試,由前保桿擾流鰭、車側鈑件摺線、流線車頂線條,搭配底盤下方的平整化設計,降低空氣亂流、也提供高速行駛所需的下壓力。車側則保留原先的 18 吋 BBS 鍛造輪圈。而小改款諸多細節的改進與更動,更是瞄準駕駛的後續改裝需求、以及面對各式賽道嚴苛環境下的更動。
車頂部分,其保留原先極具競技風格的碳纖維材質與紋路,而引擎蓋、車門、尾門皆採用鋁合金材質打造,可在降低車身重量之餘、也能帶來更低的車身重心,藉此提升操控極限。
全新車尾設計,則主要方便駕駛與車主進行後續的改裝更動、或是在賽事時進行快速更換。像原先分別置於後方擾流尾翼內的第三煞車燈,還有後保桿分流器中央處的倒車燈,如今都全數整合在尾門中央的貫穿飾板內。後保桿最下方則是與車頭呼應的黑色高光澤蜂巢造型、搭配雙邊單出排氣尾管。
小改款更一舉將尾燈改為貫穿式布局,將紅色導光條由中央飾板從下方貫穿、連接兩側 C 字型的尾燈,成為原廠稱為高位煞車燈的全新設計,並取消原有的 Toyota 廠徽。不過筆者認為取消 Toyota 廠徽的困擾不大,畢竟誰不認得這是 1 輛性能不凡的「GR Yaris 暴力鴨」!尤其車尾門下方兩側的「GR-Four」、「GR Yaris」字樣更是說明了一切。
小改款 GR Yaris 在座艙的更動更為顯著,其主要藉此與過去的日規/歐規第 4 代 Yaris 中控布局完全區隔、並一切針對駕駛需求的差異化進行改動。根據原廠指出,其是藉由彙整包含超級耐久系列賽、全日本拉力錦標賽、WRC 等專業車手提供的意見,來打造出完全駕駛者導向的介面,其將駕駛座左側出風口、儀表板、方向盤、中控螢幕、中央出風口與空調面板、還有下方排擋座,一次藉由大面積的 L 型霧黑飾板整合,原廠強調其所有攸關駕駛控制項目都在駕駛座 720mm 的範圍內。
就筆者個人而言其實相當偏好小改款的座艙布局,不僅不像小改款前中控螢幕略有遮擋駕駛者視線的缺點、視角還能更為朝向駕駛者傾斜,而且這樣戰鬥化的 L 型駕駛者導向座艙,不免讓筆者聯想到過去的 Alfa Romeo 車款、甚或是以 JDM 日系性能車而言很像最初期的 R34 Nissan GT-R。
原廠指出,重新設計的中控臺朝向駕駛座傾斜 15 度,搭配離合器踏板角度、中控按鍵位置的調整,將可以改善操作流暢度 ; 還透過儀表臺降低 50 mm、駕駛座椅位置下調 25 mm,可創造駕駛更寬闊的視野。
回到細節來看,其實小改款 GR Yaris 在科技化也有一定的提升,將原本相當「傳統」的雙環指針儀表、搭配中央 4.2 吋資訊幕;改為 GR 專屬 12.3 吋全數位儀表。筆者認為過去 GR Yaris 相當豐富的四輪驅動分配、渦輪壓力增壓值等等資訊,「擠」在原先的傳統小型資訊幕稍嫌侷促這套。
而改為這套 GR 專屬的 12.3 吋數位儀表後,可將上述資訊藉由分布於左右兩側以小工具方式同時呈現、中央單環則是時速與檔位等必要資訊;切到 Sport 駕駛模式後,還有著專屬的條狀轉速表視覺。
中控螢幕則維持與改款前相同的 7 吋,並且是維持由 iAuto 中國上海商泰提供,不過其主機的手機連結由過去的有線 Apple CarPlay+有線 Android Auto 連結,改為無線 Apple CarPlay+無線 Android Auto 連結,整體的螢幕色偏與解析度也略有改善。至於其餘功能則一切從簡,僅有 GR Yaris 主題桌布、或是換成客製化圖片,以及小改款新增的 RVC 倒車顯影功能,不過倒車顯影的畫質解析度較低、僅為堪用等級。
座椅材質部分,小改款 GR Yaris 選用 GR Gun Metallic 特殊塗裝,可降低光線干擾,並在雙前座座椅背部與腰臀部分新增 BRIN NAUB 類麂皮材質,降低激烈操駕時造成的身體滑動與靜電帶來的不適感。而副駕駛前方置物加大的空間,則可以滿足車主攜帶賽車裝備的需求。至於後廂空間雖然不是重點,但原廠強調後座 5/5 分離倒平後,可放入達 4 顆 235/40 R18 原廠輪胎,能滿足賽道活動換胎所需。
原廠也強調此次升級的 TSS 3.0 系統,強化安全與駕駛輔助功能,新增項目包含 RSA 限速辨識輔助、BSM 盲點偵測、RVC 倒車影像輔助、前 4 後 4 停車輔助雷達等。TSS 3.0 除在方向盤右方的控制鍵多出一鍵啟用 Level 2 的快捷鍵,車距也改為 4 段調整,而且一如其餘從 TSS 2.0 升級為 TSS 3.0 的車款,筆者認為小改款 GR Yaris 的 ACC 跟車加減速細膩度、還有 LTA 車道置中精準度,都有大幅度的進化,能幫助車主從北部長途跋涉至臺中麗寶國際賽車場、或是屏東大鵬灣賽道時,能交由輔助駕駛代勞降低疲勞,只不過 ACC 受限手排並沒有全速域的設定。
小改款 GR Yaris 在動力部分,搭載 1.6 升直列 3 缸連續可變汽門正時控制渦輪引擎,排氣量為 1,618 c.c.,在 iMT 6 速手排、GR-Four 四輪傳動搭配下,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280 匹/6,500 轉,最大扭力則為 39.8 公斤米/3,250~4,600 轉,小改款前則為 261 匹/6,500 轉、36.7 公斤米/3,000~4,600 轉,相較之下增加 19 匹、扭力多出 3.1 公斤米。不過受限國內歐規法規影響,不像日規小改款可達到 300 匹。
小改款也新增 NACA 導風管、冷卻套件,升級引擎激烈操駕下的散熱表現,換上全新調校離合器踏板的同時,也針對懸吊系統強化,增加避震承受力,搭配車身剛性提升,提升穩定性與操控表現。小改款其追加的水噴射套件,最主要是在後車廂底板下方注水,主要可降低中冷器的工作溫度。
透過 GR-Four 四輪傳動系統的調整,可切換 Normal、Gravel、Track 共 3 種扭力分配調整模式,Track 模式可依據路況自動調整前驅、四驅、後驅扭力分配 ; 行車模式可切換 Sport、Normal、Eco 共 3 種模式,新增針對油門反應、EPS 靈敏度的駕駛模式調整,來對應激烈操駕、日常代步不同情境的駕駛條件。其中 GR-Four 模式在小改款後從先前的 Sport 變為 Gravel,前後輸出比例變為 53 : 47;Track 模式則變成 60 : 40 或 30 : 70;Normal 模式維持 60 : 40 不變。
將小改款 GR Yaris 開起來後,其 6 速手排的檔位行程依舊相當清晰,熟悉手排操作、甚至像許久未接觸到手排的駕駛花一段時間熟悉,相信不太會有入錯檔的情形產生。日常唯一要花時間適應的細節,就是其 1 檔的出力較弱、比較像是供駕駛起步所用,另外離合器踏板換檔的接點還是較高一些些,熟悉之後若是偶爾日常代步,其實 GR Yaris 仍是能夠勝任,而且其實低轉的動力也夠,不太容易會有操作不慎熄火的情形產生。
而筆者認為 GR Yaris 最讓人著迷的是其 2 檔、3 檔、4 檔的齒比可相當綿密銜接,甚至到 5 檔都可說加速檔檔有力,甚至 3 檔還可以直接不換檔加速到近 100 公里,整體動力在臺灣常用的車速都算是相當飽滿。當然原廠還貼心的提供 iMT 智能換檔科技、讓其在降檔時自動幫駕駛補油。只不過有時電腦補的動力是否能符合駕駛、或當下的情境需求仍得由駕駛自行評估,好在原廠也提供 iMT 一鍵快速切換,讓駕駛更能隨心所欲的主控權。
而且小改款 GR Yaris 的動力提升,即便是臺規已調降輸出的版本,筆者認為也是相當有感,筆者認為其動力提升、補足過去 GR Yaris 在起步時輸出其 3 缸稍稍反應較慢的節奏,現在幾乎是切換檔位之後馬上就可以獲得鏗鏘有力的強勁低扭,由其是在小改款 39.8 公斤米輸出的 3,250 轉速域附近。
至於高速延展性而言,其 6,000 多轉時帶來的最大馬力,也讓其 5 檔、甚至是 6 檔也並非是巡航檔位而已,一腳灌下仍能在高檔位快速提升車速,只不過受限國內道路速限,其真正的高速實力仍是難以在一般道路一探,最好的場域可能還是得留待封閉賽道一親芳澤。
小改款 GR Yaris 讓人印象深刻的,自然還有其精準的轉向,以及繞富樂趣的 GR Four 四驅系統。由於小改款後車身剛性的提升,再加上原廠座椅座姿已明顯更貼地調低,少了些許過去改款前那種在開拉力賽車的感受,但多的是更多能適應、並發揮在一般鋪裝道路的駕駛樂趣,而且彎道側傾也更近一步減輕,讓過彎顯得是行雲流水的犀利輕鬆,方向盤的輔助力道電子感受卻也不會過輕或過重,依舊讓駕駛能夠在彎道輕鬆舞動並試探極限。
最讓人飽嚐樂趣的還是其四驅模式的變化,其 Normal 模式下輪胎抓地力極強,而且搭配偏前軸為主的出力與荷重,其仍舊不會有傳統前驅橫置引擎架構明顯得轉向不足產生,而是能隨著車速不斷試探性的提高、展現其強大的底盤功力。
當然,筆者認為在一般道路最好「玩」的模式則是 Gravel,其在一定極限下仍是維持比改款前更安定的節奏,不過一旦適當的舞動其車身,其後軸的滑動感仍會相當鮮明,搭配抓地仍強的前軸、與短軸緊湊車身,就算是後軸偏滑,習慣激烈操駕的駕駛還是能讓其快速回到正軌,加上原廠設定前對 4 活塞、後對 2 活塞卡鉗煞車就有不俗的表現,整個駕馭過程可說是拳拳到肉、樂趣不斷。
總結而言,小改款 GR Yaris 可說在問世一段時日,並汲取許多車主、專業車手的反饋後,筆者認為更貼近許多玩家需求的版本,而且其還兼顧一定的使用機能,包含可讓車主下賽道前更為省力的 TSS 3.0 系統、能裝載下換胎需求的後廂空間,以及市區與山區行車時更為跟腳的動力反應。
當然,現在要體驗這樣一款純粹由 Toyota 自家開發的 JDM 日系性能車型,就要付出超過 200 萬大關的車價,是否能夠接受這樣有一定金額的「大玩具」,甚至還有後續無窮的改裝潛力,仍得端看車迷們自身的荷包深度與對駕馭的熱情了。
U-CAR 先前才報導過,國內現款第 5 代 RAV4 的供應已逐步減少,展現原廠即將銜接大改款的態勢。如今 Toyota 原廠今日在官方 Facebook 網頁首度釋出預告,宣告大改款 RAV4 將於 2025 年 5 月 21 日日本當地時間上午 10 點發表,並且以「Life is an adventure」為題,搭配釋出大改款 RAV4 內裝具有防水等展現其戶外機能性,甚至內裝照還首度公開採用全新橫置式數位儀表、中央懸浮螢幕全新介面、HUD,並且也會配置全新線傳排檔座。
全新第 6 代 Toyota RAV4 距離發表已進入倒數階段,將採用 TNGA-K 底盤設計,並且導入尺寸更大的數位儀表與資訊系統,其輪廓與中國廣汽豐田雙生車 Toyota Wildlander(威蘭達)相符,並且與 Corolla Cross 相同,具有明顯的「多維設計」的水箱護罩設計。而車燈部分,則預期將導入品牌新世代外型識別,採用與 Prius、Crown Sport 以及 Camry 相近的雙髻鯊造型。
動力系統部分,外媒報導北美市場第 6 代 Toyota RAV4 將提供 2.5 升汽油與油電混合動力的選項,能耗值表現將會有所進步。
如今原廠首度在社群媒體率先揭露大改款 RAV4 座艙剪影照,其主要分為 3 張照片。其中最重要的中控佈局方面,大改款 RAV4 將以多層次佈局中控造型,並且換為類似北美 Tundra 等車的方正方向盤設計,駕駛座前方則是有全新的數位儀表,畫面顯示其可望整合全螢幕導航圖資等介面,至於數位儀表硬體則與上方首度加入的 HUD 抬頭顯示器整合,中央則也有全新的大面積懸浮式中控螢幕、軟體介面也與現行 Toyota 車系大不相同。
此外,由另外張角度來看,大改款 RAV4 除藉由多層次中控布局,透露粗獷氣息外,預告圖還搭配護目鏡、雪地用品等,展現可望有防水材質的導入,中央可望由綠色的霧面材質貫穿。至於最後一張預告圖則揭露全新的中央鞍座布局,除了車內提供白黑雙色搭配外,中央鞍座也將首度導入線傳排檔桿,整體造型更為俐落精緻。
有關大改款 RAV4 的詳細動向,U-CAR 仍會持續追蹤,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
美國 Toyota 針對 2026 年式 Corolla Hatchback 推出全新 FX Edition 特式車型,將復古經典與現代性能巧妙結合,再次喚起人們對 80 年代推出的 FX16 的熱血記憶。這款限量 1,600 輛的特式車不僅是對過去致敬,更展現 Toyota 對鋼炮風格的全新詮釋,預計將於今秋正式在美國市場登場。
外觀方面,Corolla Hatchback FX Edition 以 SE 車型為基礎進行升級,透過專屬設計打造出更具侵略性的運動風格。車尾搭載的黑色尾翼不僅提升空氣力學效率,也為整體造型注入強烈跑格感。輪圈部分則選用亮白塗裝的 18 吋鋁圈搭配黑色螺帽。車尾特別加入致敬 FX16 的經典 FX 徽飾,搭配提供的 3 款車色:烈焰橘、極地白與金屬魅藍,更讓這款車在外觀上展現獨樹一格的懷舊風貌。
動力方面,FX Edition 採用 2.0 升 Dynamic Force 四缸引擎,可輸出最大 171 匹馬力與 20.9 公斤米扭力,搭配 CVT 系統,提供輕快靈敏的加速反應。官方預估平均油耗達 33 MPG(約 14km/L)。
進入車室,Corolla FX Edition 延續外觀的運動精神,配備黑色運動座椅,內嵌麂皮飾面並以橘色縫線點綴,進一步提升視覺層次與座椅支撐性。橘色縫線也延伸至車門飾板、方向盤與排檔座,營造一體且充滿激情的駕駛氛圍。駕駛座前方為 7 吋數位儀表,可自訂顯示資訊內容,兼具實用與科技感。同時配備無線充電座。
科技配備方面,FX Edition 搭載 Toyota 最新世代的 8 吋 Audio Multimedia 系統,支援語音控制與 OTA 無線更新,並能透過「Hey Toyota」語音助理操作導航、音樂播放與空調設定等功能。系統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還能透過 Wi-Fi Connect 功能提供 4G 熱點分享,支援多達 5 部裝置同時連線,並內建 Apple Music 與 Amazon Music 串流平臺整合功能。此外也支援 HD Radio、USB 音訊播放與 SiriusXM 衛星電台。
在安全防護方面,FX Edition 標配 Toyota Safety Sense 3.0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具備行人偵測的預警防撞系統、全速域 ACC 車距巡航控制、車道偏移警示與修正輔助、車道置中輔助、交通號誌辨識、自動遠近光切換與主動駕駛輔助等完整功能,提供全方位的主動安全守護。此外,全車系均搭載 9 氣囊與 STAR 安全系統,包含車身穩定控制、循跡系統、煞車力分配與急煞輔助等功能。
美國 Volkswagen 發表 2026 年式 Tiguan 的頂規車型 SEL R-Line Turbo,為全新第 3 代 Tiguan 車系注入更強動力與更高質感的旗艦定位。透過全新高輸出的動力心臟,打造兼具性能與豪華的運動化休旅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美規 Tiguan 與歐規等其他國際市場 Tiguan 不同,其乃是取代原 Tiguan Allspace 的 Tayron。因應美國市場消費習慣,而以更大車型來延續車系。
Tiguan SEL R-Line Turbo 最大特色是其搭載經強化的 2.0 升 EA888 evo5 渦輪 4 缸引擎,最大輸出達 272 匹馬力,比標準車型提升 68 匹;扭力也從 28.6 公斤米 提升至 35.7 公斤米,並可在 1,900 至 5,400 rpm 間輸出。為達到這樣的性能表現,Volkswagen 特別針對引擎結構進行強化,包括放大渦輪、降低壓縮比至 10.5:1、強化活塞、連桿與曲軸,同時具備活塞冷卻與進排氣可變氣門揚程。新引擎依舊採用米勒循環技術,兼顧性能與油耗表現,且可使用一般 Regular 無鉛汽油。
除了動力提升,新款 Tiguan 還在引擎進氣、冷卻與潤滑系統進行多項強化,包括將燃油噴射壓力從 350 bar 提升至 500 bar、強化進氣歧管與中冷器、搭載更大容量葉片式機油泵與低摩擦鏈條設計。變速系統方面,搭配的是 8 速自排變速箱,並搭載方向盤換檔撥片。標配 4Motion 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提供全地形適應能力。
車體結構方面,原廠表示,美規 Tiguan 採用 MQB evo 模組化平臺,車重較前代減輕約 77 公斤,更有助於加速與節能表現。外型設計也有明顯進化,整體更為陽剛與動感,車頭設計更高、線條更銳利。車頭與車尾皆導入 LED 光條與發光「VW」廠徽,搭配黑色車頂與專屬擾流尾翼,營造專屬的高階車型識別。輪圈部分則使用 20 吋鋁合金輪圈,並提供 3 款新車色:珍珠酪梨綠、沙岩米與珍珠蒙特雷藍等選擇。
Tiguan SEL R-Line Turbo 在內裝方面,提供品牌目前最高等級的座艙鋪陳,使用美國胡桃木飾板、雙縫線包覆中央鞍座與 Varenna 高級皮革座椅。前排座椅具備 12 向電調、加熱、通風與背部按摩功能,後座亦具加熱功能,並搭配加熱方向盤。排檔桿移至方向機柱,騰出更大的中央置物空間。車艙整合最新 MIB4 資訊娛樂系統,配置 15 吋中央觸控螢幕與 10.25 吋數位儀表板,並導入 Driving Experience Dial 模式旋鈕,整合駕駛模式、音量控制與氣氛燈設定。
音響系統部分配備 harman/kardon 12 喇叭環繞系統,另有 30 色氣氛燈、3 區恆溫空調、無線充電、手機無線連線與 App-Connect 功能。尾門提供電動啟閉與腳踢感應功能,整體乘用與便利性大幅升級。新一代 Tiguan 為北美市場維持雙排五人座設定。
安全配備方面,Tiguan 全車系標配 IQ. Drive 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涵蓋全速域主動車距巡航、前方碰撞警示與自動煞車(含行人偵測)、車道維持、盲點偵測、後方車流警示、緊急協助、停車輔助、自動遠光燈、出車門警示等完整功能。被動安全也升級,車內導入 10 氣囊,新增駕駛膝部、車室中央與後座側邊氣囊,全方位提升碰撞防護能力。
Volkswagen 表示,Tiguan SEL R-Line Turbo 將於 2025 年秋季正式在美國上市,售價與上市細節將於接近上市時公布。
國內部分,雖然目前並無 Tayron 車系的上市進度傳出。不過 Tiguan 車系日前已在國內亮相,據悉新車將於暑假前於臺灣正式上市。相信國內福斯車迷已引頸期盼。
Mercedes-Benz 宣布全新一代 CLA 正式開放英國市場預訂,首波將以純電動車型 CLA 250+ 搶先登場,並提供 Sport Edition、AMG Line Edition 與 AMG Line Premium Edition 三種規格選擇。入門款 Sport Edition 起售價為 £45,615 英鎊(折合約新臺幣 182 萬元,不含雜規費),預計 2024 年第三季起開始交車,未來亦將推出搭載 48V 輕油電技術的汽油動力版本。
全新 CLA 採用 Mercedes-Benz 最新模組化平台 MMA(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打造,專為電動與油電動力系統設計。首波推出的 CLA 250+ 為全電動車型,搭載 85kWh 高壓電池組與後軸驅動的 200kW(272 匹馬力)電動馬達,0–100 km/h 加速為 6.7 秒,極速可達每小時 209 公里。官方 WLTP 測試續航力最高達 484 英里(約 779 公里),快充功率最高達 320kW,僅需約 10 分鐘即可補充超過 320 公里的續航。
原廠強調,這樣的能效表現來自多項與 Vision EQXX 原型車共享的創新技術,包括 800V 架構、具備雙速變速功能的全新電驅單元(EDU)與低至 0.214 的超低風阻係數。車輛亦標配空氣熱泵、智慧能量回收系統與具智慧導航的 Mercedes-Benz Navigation,進一步強化行駛效率。
除了動力科技,數位體驗也是新 CLA 的改款重點。全車系標配全新第 4 代 MBUX,搭載自行開發作業系統 MB.OS。系統具備智慧雲端連線能力,也支援 OTA 無線更新與 AI 人工智慧功能;其整合 Microsoft 與 Google 的生成式 AI,具備「虛擬助理」功能,可進行自然語言互動與短期記憶對話。車內配備 14 吋中控螢幕與高效能晶片組,支援 Unity 遊戲引擎的即時圖像處理,並將於後續開放選配副駕專屬第二螢幕(MBUX Superscreen)。
內裝豪華程度同步提升,標配全景玻璃天窗並強化遮陽效果。Sport Edition 配備雙區恆溫空調、4 向腰靠的前座加熱座椅、LED 頭燈與 18 吋鋁圈等。AMG Line Edition 則進一步導入 AMG 空力套件、Nappa 皮革多功能方向盤、環艙氛圍燈與無線充電。而 AMG Line Premium Edition,則升級至 19 吋鋁圈、Multibeam LED 頭燈與黑化夜色套件。
純電 CLA 全車型外觀皆採用點陣星徽照明護罩設計,內含 142 顆動畫 LED 星星與發光廠徽,夜間辨識度極高。車頭與車尾皆加入迎賓、離車動畫,整體營造出強烈的品牌識別感。前方行李廂(frunk)空間達 101 公升,加上 405 公升容積的後廂,提供雙置物空間配置。
安全部分,標配含盲點輔助、車道維持輔助、主動煞車輔助與車距維持巡航系統的智慧駕駛套件 MB.Drive,同時全車系搭載 10 氣囊,其中新增駕駛膝部、中央與後排側面安全氣囊,帶來全方位主動與被動防護。
英國 Mercedes-Benz 預告,未來 CLA 還將推出油電混合動力版本,搭載全新 4 缸汽油引擎與整合 48V 系統的電動馬達,結合 8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以滿足更多樣化市場需求。
即日起,英國市場可透過 Mercedes-Benz 線上展間或經銷商訂購。臺灣之導入時程則有待後續公布。作為品牌下一世代家族車款的首發之作,新一代 CLA 不僅展現未來設計語彙,更體現 Mercedes-Benz 在豪華電動化時代的戰略野心。
美國 Toyota 日前正式發表 2026 年式 Corolla Cross 小改款車型,無論 Hybrid 或純汽油版本皆迎來內外觀升級,並追加更多科技、安全配備與個性化選擇。新車預計於 2025 年底起陸續在北美市場開始販售。
外觀部分,美規小改款 Corolla Cross 採用雙版本車頭設計。Hybrid 油電車型採用車身同色水箱護照罩與全新保桿,呈現出更洗練、現代的風格;而汽油車型則搭配加大且更粗獷的黑色水箱護罩,塑造出更具越野風格的外貌。
此外,新年式車型也導入名為 Cavalry Blue 騎兵藍的新車色,並針對 Hybrid SE 與 XSE 車型提供 Jet Black 黑色車頂的雙色車身選項,進一步強化視覺個性。輪圈方面則新增兩款 18 吋鋁圈,包括 XLE 的深灰金屬切削款與 Hybrid XSE 的亮黑運動式設計。
車室內裝亦隨之更新,中控臺設計重新調整,提升收納與實用機能,並比照歐規導入新款排擋頭設計。配備方面,XLE 與 XSE 車型標配全新的 10.5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並可選配 12.3 吋數位儀表板與 JBL 9 喇叭音響系統。LE 與 SE 等級亦可升級至該套多媒體系統,而入門等級則維持 8 吋螢幕。為提升便利性,全車系均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同時,Qi 無線充電座與前後 USB-C 插座配置也涵蓋大部分車型,強化與行動裝置的整合。座椅方面,入門車型使用織布材質,而 XLE 與 XSE 則升級為 SofTex 合成皮革,頂規車型則結合混搭材質,提升質感與舒適度。
小改款新車依然維持其空間實用性,所有等級均配備 6/4 分離可倒後座椅,行李廂空間可容納登機箱、高爾夫球具等物品。XLE 與 XSE 車型更加入後座中央扶手與雙杯架。為提升裝載便利性,電動尾門亦提供高度記憶功能,並可選配車頂行李架、活動支架與拖車勾等配件,拖曳能力達 1,500 磅(約 680 公斤)。
在動力方面,Corolla Cross Hybrid 車型採用第 5 代 THS 油電系統,搭配 2.0 升四缸引擎與 3 具電動馬達,總效輸出達 199 匹馬力,並搭載電子四驅系統(e-AWD),提供更穩定的動態表現。官方預估平均油耗達 42 MPG(約 17.9 km/L)。
汽油車型則採用 2.0 升 Dynamic Force 四缸引擎,搭配 CVTi-S 智慧型無段變速系統,具備 171 匹馬力輸出。四驅車型配備 Toyota 動態扭力分配系統,可視路況自動分配前後輪動力,在不需動力輸出的時候則自動斷開後輪,兼顧抓地力與油耗,FWD 前驅車型預估平均油耗為 32 MPG(約 13.6 km/L),AWD 車型則為 30 MPG(約 12.8 km/L)。
在安全性方面,2026 年式 Corolla Cross 全車系標配 Toyota Safety Sense 3.0(TSS 3.0)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含主動式防碰撞系統、全速域車距巡航、車道偏移輔助、自動遠光燈、車道維持輔助、道路標誌辨識與主動駕駛輔助等功能。
此外,Toyota STAR 安全系統也全面導入,包括進階 VSC 車身穩定控制、TRAC 循跡控制、ABS、EBD、BA 煞車輔助與 SST 智慧急停系統。全車系均標配 9 氣囊,並在中高階車型提供 BSM 盲點偵測與 RCTA 後方車流警示、前後自動煞車輔助停車系統等進階配備。
日本 Toyota 宣佈針對主力車系 Corolla(轎車)、Corolla Touring(旅行車)、Corolla Sport(掀背) 等 3 車型進行改款更新,並自 5 月起陸續於日本市場推出。此次改款的最大重點,在於全面取消傳統汽油車款,全車系統一為油電複合動力(HEV),並同步提升標配安全與便利科技,以強化產品競爭力。
3 款 Corolla 車型將依序發售,Corolla Sport 已率先於 5 月 9 日起開賣;Corolla 與 Corolla Touring 則是將於 5 月 19 日起開賣。
過去僅為原廠選配的安全與便利設備,如今在此次改款中成為多數車型的標準配備,重點升級內容包含高階車型標配前方行車紀錄器,並於倒車顯影輔助加入簡易錄影功能;中階車型標配 BSM 盲點偵測系統含下車輔助(Exit Assist),並加入支援後方來車偵測的停車煞車輔助系統(Parking Support Brake)。入門車型則是升級胎圈尺寸並加入免鑰匙系統與中央觸控螢幕。
為因應碳中和目標,Toyota 表示 Corolla 全車系將全面改為油電車型(HEV),藉此兼顧行駛效能與環境友善。新動力系統將提供更佳的燃油效率與更低碳排表現。目前日規 Corolla 全面改為 HEV 油電動力,以 1.8 升 2ZR-FXE 引擎搭配第 5 代油電系統,WLTC 模式下的油耗則是 27.2km/L 起(Corolla Sport G”Z”),而搭載E-Four 四驅系統車型則是自 24.9km/L 起(Corolla Touring W×B)。
針對選配「配件用電源插座」的車型,Toyota 本次也加入給電轉接器(電源轉接頭)作為標準配件,可用於災害時或戶外緊急情況下作為臨時電源,提升車輛的實用性與機能性。
本次 Corolla 改款僅針對 3 車型,GR Corolla 與 Corolla Cross 則尚未有更動。隨著歐規小改款 Toyota Corolla Cross 日前亮相,預計未來包含日本、美國市場可能主要都會參考歐規設計推出。日本否比照歐規全面油電化,亦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Mazda 於 5 月 10 日正式宣布,將自 2027 年起在日本販售的純電動車(BEV) 採用 Tesla 所開發的北美充電規格 NACS(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透過此舉,Mazda 也與 Tesla 達成協議,未來旗下電動車用戶將能夠在日本境內使用 Tesla 建置的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
此次合作對 Mazda 而言是一項重要的策略轉折,不僅提升其電動車產品的充電便利性,預計也將對消費者的整體使用體驗帶來實質利多。
Mazda 表示,導入 NACS 的主要目的,在於「擴充用戶的充電選項」,從而提高 BEV 車主的日常便利性。未來透過 Tesla 超級充電站,Mazda 用戶將能享有穩定且快速的充電體驗,進一步解決當前日本國內 BEV 基礎設施分散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Mazda 也預計透過轉接器支援其他非 NACS 規格,意味著未來 Mazda 電動車將具備跨平台相容性,可連接多種充電網路,進一步擴展可用的充電資源,對車主而言具高度實用性。
目前在全球電動車產業中,充電規格的統一與整合被視為推動普及的重要關鍵。Tesla 自行開發的 NACS 充電介面,已獲得包括 Ford、GM、Honda、Toyota 等多家車廠在北美市場採用,成為北美地區事實上的主流標準之一。
Mazda 此次加入採用行列,顯示 NACS 可能在日本市場也逐步成為主流選擇,未來不排除更多日系品牌跟進,使 NACS 成為跨國、跨品牌的共通標準,加速電動車基礎建設整合。目前日本主流充電規格仍為 ChHAdeMO 與 Type 1 的搭配。
Jeep 正式在歐洲發表全新大改款的 Compass 小型 SUV,除了延續品牌經典的越野風格與設計語彙外,更大幅升級動力系統與內裝科技,並首度推出純電動車(BEV)版本,展現品牌電動化轉型的重要一步。全新 Compass 預計提供三種動力選擇:輕油電(e-Hybrid)、插電式油電(PHEV)、與純電 BEV 車型,其中純電版本最高續航可達 650 公里,並具備四輪驅動系統,兼顧日常與越野多重需求。
新一代 Compass 維持 Jeep 招牌的七孔水箱護罩(7-slot grille)、梯形輪拱與大面積防刮護板設計,體現品牌堅韌與越野血統。外型不僅適合戶外冒險,也符合都會通勤的實用需求,即便是前驅版本,也具備優異的越野能力,延續 Jeep 傳奇的「走到哪都行」精神。
新車採用 Stellantis 最新 STLA Medium 平臺打造,車長約 4,550mm,雖屬小型休旅級距,但車內空間經過調整強化,後座腿部空間較前代多出 55mm,行李廂容量也提升至最大 550 公升,比舊款多出 45 公升。並有多達 34 公升的車室收納空間設計,更滿足家庭與長途旅行的收納需求。
全新 Compass 將提供以下 3 種動力配置:e-Hybrid 輕油電系統(48V、147 匹馬力)、PHEV 插電式油電(198 匹馬力)與 BEV 電動車(前驅:216 匹馬力、四驅:380 匹馬力)。其中針對純電 4WD 車型的 380 匹的輸出,Jeep 開發了專屬後輪電動馬達,可額外提供 49kW(67 匹馬力)輸出與 232Nm(23.7 公斤米)扭力,搭配 14:1 後輪減速齒比,後輪最大扭力可達 3,100Nm,即使在前輪完全失去抓地力的狀況下,也能爬升 20%坡度,展現純電四驅的強悍實力。
BEV 版本支援最高 160kW DC 快速充電,從 20%充電至 80%僅需約 30 分鐘。家用充電則支援最高 22kW AC 充電,純電車型在風阻表現上也有優化,空氣力學效率提升 10%,風阻係數(Cx)壓低至 0.3 以下,最長續航力更達 650 公里(WLTP)。
Compass 全車系標配全新數位座艙科技,包含 10 吋數位儀表板與 16 吋中央觸控螢幕,支援連網導航與 OTA 無線更新。此外,也搭載 Level 2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可於特定情境中有效減輕駕駛疲勞,並提升長途行車安全。
此次全新 Jeep Compass 大改款,是品牌朝向電動化的重要轉型之作。在保留越野本格特色的同時,透過 STLA 平臺、純電四驅與智慧座艙整合,成功兼顧性能、舒適與科技。尤其是 380 匹馬力四驅純電版本,進一步展現 Jeep 欲在電動 SUV 市場與傳統越野領域耕耘的企圖心。
Vespa 總代理太古運通近日宣佈,為旗下經典黃白牌車款導入全新車色注入嶄新魅力,2025 年式正式到港新車包含 Primavera 125 i-get ABS FL、Sprint 150 i-get ABS FL、GTS 300 Super Sport 與 GTV 300,透過全新色彩延續品牌一貫的義式優雅與個性風格,歡迎車迷朋友親臨全臺 Vespa 授權經銷門市賞車。
Vespa Primavera 125 i-get ABS FL 延續車款經典外觀,包括高辨識度的圓形頭燈、堅固鋼製車身、富有曲線美感的車身線條與前輪土除上的立體飾蓋,在 2025 年式車型部分加入主打色「含羞草黃」、人氣色「魅影黑」、與熱情新色「赤焰紅」,全車搭配優雅鍍鉻元素,質感再進化,體現 Vespa 最純粹的精神,成為優雅、簡約與真誠的代名詞。
充滿運動活力的 Vespa Sprint 150 i-get ABS FL 透過黃蜂車尾與窄版車身設計,搭配賽車感六角形頭燈、運動風格坐墊與亮面鍍鉻飾件,勾勒一氣呵成的動感輪廓。2025 年式車型加入的全新車色包含清新主打色「奇異果綠」及人氣色「魅影黑」,與車身 V 型領結飾蓋、LED 日行燈/尾燈、黑化六輻氣旋造型輪圈,進一步結合強化速度感。
外型展現強烈跑格的 Vespa GTS 300 Super Sport,搭載以碳纖維為設計元素的領結飾蓋、人體工學賽車風格座椅與霓虹橘車椅縫線,2025 年式全新車色包含鮮明的主打色「前蔚藍」及風格色「雷霆消光灰」,新款橘黑雙色造型車貼以更動感的幾何圖騰呈現,強化整體視覺張力,完美體現賽道靈魂。動力搭載 HPE 引擎,結合 ABS 與 ASR 系統,提供穩定靈活的操控體驗。科技配備包含免鑰匙啟動、液晶儀表板、與 LED 燈具,並搭載 Vespa MIA 多媒體平台,打造更智慧便利的騎乘生活。
Vespa GTV 300 保留標誌性低頭燈與外露握把,透過橘色縫線賽車風格座墊、消光黑化細節,呈現大膽鮮明的運動跑格。2025 年式全新車色包含主打色「墨綠灰」及經典色「雪地白」,搭載 HPE 引擎、ABS 與 ASR 系統、及人體工學座椅,帶來穩定且舒適的駕馭體驗。科技配備方面包含免鑰匙啟動系統、彩色液晶儀表板、全車 LED 燈具並配有 USB 充電孔,內外兼具科技與風格。
歐洲車輛安全評測機構 Euro NCAP 除了會進行乘用車的測試,最終給予星級的分數來揭示車輛的整體安全性外,Euro NCAP 亦還有針對 3.5 噸以下的輕型商用車 ( LCV ) 來做測試。而來到 2025 年輕型商用車的評測制度也做了改變,過往的成績結果是以獎牌來評分,不過現在則改為和乘用車相同的星級來呈現,Euro NCAP 提到其是為了簡化流程,以及用簡單明瞭的方式來呈表示安全測試結果。在改用星級來做評分後,Euro NCAP 也根據 2024 年的受測車款重新進行評比,其一共多達了 34 款車,獲得 5 星的車款則有 19 款。
過往 Euro NCAP 的輕型商用車 ( LCV ) 測試結果是以獎牌來表示車輛的安全性結果,不過現在 Euro NCAP 也正式將該測試的評分改以星級,也就是仿效乘用車的測試成績,並且還有駕駛安全、碰撞避免、碰撞後安全性等 3 項的測試環節,同時每一項的分數是以百分比來做呈現,以簡單明瞭的方式來呈現出車輛的安全表現。
而在重新進行評估的 34 車輛中,有超過半數的車款獲得了 5 星肯定,包含 Citroën Jumper ( Relay ) 、Farizon SV、Fiat Ducato、Ford Transit 系列( Transit、Transit Connect、Transit Courier、Transit Custom ) 、Maxus eDeliver 5、Mercedes-Benz Citan、Sprinter、Vito、Nissan Interstar、Opel/Vauxhall Movano、Peugeot Boxer、Renault Kangoo Van、Master,以及 VW Caddy Cargo、ID.Buzz Cargo 和 Transporter 等等。
Euro NCAP 表示,歐洲道路上已有超過 3,000 萬輛廂型車,且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的數據,去年新車銷量增至近 159 萬輛;Euro NCAP 提到雖然商用廂型車的事故率不一定高於其他車輛,但涉及廂型車的碰撞通常讓對方車輛傷損更為嚴重,根據歐盟委員會數據,約 4%的車禍死亡或重傷受害者與此類車輛有關,其中很大比例是由於正面或追撞事故中所致。
Euro NCAP 形容,一輛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 ADAS ) 的廂型車就像是有一位全職副駕,不斷掃描道路並預警潛在危險,若駕駛者未能即時反應,ADAS 技術可以協助預防事故或減輕其嚴重性。而 Euro NCAP 自 2021 年開始測試廂型車的 ADAS 技術,並有鑑於道路環境的變化及廂型車數量的增加,其也推出了商用廂型車評分制度;根據 Euro NCAP 的研究,2021 年對 18 款車進行 ADAS 測試時,僅有 4 款得分超過 40%,而在 2024 年中有 17 款得分超過 60%,並且這是基於更嚴格的測試條件背景下來實現。
為實現「Beyond 100+」品牌戰略追求創新與可持續性的願景,Bentley 公佈一項開創性的 AI 技術:「人工智慧皮革檢測系統 (AI-powered Hide Inspection)」,將徹底改變車內皮革的評估和篩選方式,透過檢測出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瑕疵,同時減少浪費並降低生產成本。
Bentley 表示,生產一輛 Bentayga 的內飾需要約 9 張的皮革,但因為皮革是天然材料,難免存在蟲蛀、孔洞和疤痕等瑕疵,所以採用「人工智慧皮革檢測系統」後,可透過先進的人工智慧與攝影技術,確保選用的每一塊皮革均符合最高標準,並省去讓工匠手工檢測和監控的過程及時間。
不過,人工智慧皮革檢測系統並不能完全取代 Bentley 資深工匠們的手藝,因為系統篩選出最高品質的皮革後,還是需要工匠們在皮革上手工縫製出各種細節,才能成就獨一無二的 Bentley 內裝。
此外,這個全新皮革檢測系統還支援同步檢測多張皮革,能大幅提高處理速度,並能與現有的切割工藝協同工作,針對每輛 Bentley 不同部件的皮革使用進行彙整,且該系統在減少浪費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成效亦非常顯著,每輛車可減少約 1,000 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Bentley 董事會成員、負責製造業務的 Andreas Lehe 表示:由於 Bentley 的內飾均採用頂級天然皮革打造,投資這項開創性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了 Bentley 座艙的可持續性、減少浪費並提升了皮革材料的利用率。而且這項皮革檢測系統還展示了創新技術如何與傳統匠造工藝並肩共存。皮革檢測系統僅是 Bentley 眾多創新技術之一。「Beyond 100+」品牌戰略將推動公司全面革新產線,以支持更永續、電動化的未來,這也包括 Bentley 新的數位化、零環境影響的製造和檢測設施,以及我們首款純電動車的開發,該車型將為未來超豪華汽車樹立新標杆。
繼泰國、臺灣等市場陸續發表亞太規格小改款 Toyota Corolla Cross 後,近日歐洲也發表了歐規的小改款車型,不過其在外觀的燈具、水箱護罩、內裝座艙設計都與亞太規格略有不同,甚至 GR Sport 運動套件車型也與亞太規格面貌大相逕庭,預計未來包含日本、美國市場可能主要都會參考歐規設計推出。至於歐規一般版本目前預計 2025 年夏季在歐洲開賣,歐規 GR Sport 版本則預計在 2025 年秋季上市。
外觀方面,雖然歐規小改款 Corolla Cross 一般版車型同樣有導入貫穿式視覺,以及漸變式菱格紋水箱護罩手法,但是歐規車型整體較亞太版更為精緻,除了貫穿式視覺處由灰色飾條、改為更具識別度的發光晝行燈條處理,LED 車頭燈組內的光源排列也與亞太版不同,燈組上半緣的 L 型導光條發光更為均勻,甚至燈組也導入最新的 AHS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遮蔽系統,讓整體夜間的照明更為安全。
車尾除中央採 Corolla Cross 浮雕車名字樣,兩側則是在燈組內導入 C 字型導光條,並且藉由多層次的的燈條分割與頭燈呼應、也帶來動感視覺,尾燈還加入導流鰭片帶來更佳的空力表現,下方的後保桿也換上全新的車身同色下分流器與霧黑材質組合。足下亦換搭全新 18 吋銀黑六輻雙肋鋁圈。
內裝方面,除了小改款歐規車型全數標配 12.3 吋全數位儀表外,中央也標配原廠 10.5 吋 Toyota Smart Connect 高解析度觸控螢幕,除標配 OTA 遠端更新,還有無線 Apple CarPlay、與有線 Android Auto 外,原廠也強調改款後也在 Android Auto 的連接速度與充電速度提升 1.5 倍,讓其與 Apple CarPlay 系統的連接效率相當。此外,全車系也標配手機無線充電,高階車型更有座艙氣氛燈、加熱方向盤與加熱座椅等豪華配置。全車系也標配 Toyota T-Mate 主動安全系統,其包含 TSS 3.0、自動停車輔助功能等。
而不僅是上述配備的提升,中控布局與飾材也略有更新,除了排檔桿換上與 Camry、RAV4 的皮革造型,中央鞍座也藉由全新的鋼琴烤漆面板搭配霧銀飾條,將 EPB 電子手煞車、Auto Hold、還有自動停車輔助鍵等搭配排檔座整合成懸浮式結構,整體更為簡潔俐落。中央鞍座後方則是雙前座加熱、以及垂直全新開放式置杯架。
原廠也強調車內舒適性有所提升,車頂處使用減震降噪材料,藉此降低降雨時傳入車內的雨聲與路噪。後座也加入吸音材料,藉此降低後座震動與噪音。另外高階車型在引擎防火牆等處也加入三層式隔音棉,藉此降低引擎噪音。
動力部分,小改款歐規 Corolla Cross 依舊維持 Hybrid 140 與 Hybrid 200 共 2 種動力選項,皆採用第 5 代 THS 油電科技,其中 Hybrid 140 為採用 1.8 升自然進氣油電、綜效輸出為 140 匹,至於 Hybrid 200 則採用 2.0 升自然進氣油電、綜效輸出為 197 匹。小改款後在 AWD-i 四輪驅動版本中,更首度加入「Snow Extra」行車模式,原廠強調其可讓車輛在雪地路面駕駛時,有著更為穩定的抓地力,並且還會利用後軸馬達來防止車輛打滑,讓駕駛無論是加速、減速、轉彎、變換車道更具信心,能更安全通過冬季的嚴苛道路環境。
除此之外,歐規小改款 Corolla Cross 也推出全新歐規專屬式樣的 GR Sport 車型,其在車頭處採用類似小改款 GR Yaris 的立體多邊型進氣口設計,並將廠徽改於至於水箱護罩的最上緣,中央取消一般車型的貫穿燈條、改以黑色飾條貫穿,頭燈組亦採用專屬燻黑處理,GR Sport 車型也取消前霧燈配置、改以多個進氣口與導流設計,搭配黑色蜂巢水箱護罩的專屬 GR Sport 銘牌示人。車尾同樣將廠徽與 LED 尾燈組施以燻黑處理;車色則提供專屬的「Storm Grey」黑灰雙色車身,足下則配置 19 吋燻黑五輻雙肋鋁圈。
內裝方面,GR Sport 車型除同樣標配 12.3 吋數位儀表與 10.5 吋中控螢幕外,中控臺則以霧黑飾條貫穿,並配置專屬 GR Sport 徽飾方向盤,排擋桿下方皮革則導入紅色縫線處理,全車包含方向盤、座椅等處也施以運動化的紅色縫線,內裝還大量導入 BRIN・NAUB 類麂皮材質,雙前座椅更為專屬的一體式運動化跑車座椅。
而 GR Sport 版本除將懸吊降低 10mm,也標配換檔撥片,換上更具回饋的轉向系統讓操控更為精進。另外也提供專屬的「Sport Mode」運動模式供駕駛切換,可帶來更高的引擎轉速與更快的引擎煞車效果,油門反應也會更為迅速。GR Sport 版本亦標配「Snow Extra」行車模式,帶來更為穩定的冬季行車過程。
共
50,946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