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訴說心中的故事,專訪遊走於廢墟的攝影師 Ulia

老蔡(caihairao)

2024/09/21 14:47:34

發文

#6202389 IP 192.166.*.*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09/25 14:37:50

發文IP 192.166.*.*

Ulia,一個喜歡科幻、宇宙、詭譎風格的攝影師,擅長用底片描述虛構故事裡,那些平淡卻又讓人印象深刻的情感。她藉由編排照片,讓影像自然發展成一段劇情,再經由讀者的想像,編織成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第一次注意到 Ulia 的攝影作品是《橙色公寓》,這也是她第一次和台灣首位登上日本 JUMP 雜誌的漫畫家彭傑跨領域合作。

Ulia 的攝影作品

Ulia 的攝影作品

跟著她的照片引導,看著畫面中的場景在漫畫與現實間交錯,隨著情節的推移,加上音樂營造的緊張氣氛,讓人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就像在看一齣偵探推理劇。這就是 Ulia 的影像故事為何會如此迷人的原因。

系列影像化為篇篇故事

「最初是想快點看到拍攝的成果,卻又不想浪費任何一張底片,才開始拍攝連續性的畫面,組合起來就像一篇故事,但又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後來想到在編排照片或修圖時,我都會聽音樂,於是把這個元素加進去,讓大家可以感受到我在處理照片時的心情。」無心之舉,卻成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整篇故事變得更加完整。

然而故事編排的能力並非一蹴可幾,情節的安排走向是否扣合主題?畫面是否連貫?音樂安排是否適當、符合環境氛圍?這些都必須經由長遠且持續的經驗累積而成。

這樣的功力源於 Ulia 旺盛的表演慾,她笑說小時候為了領到紅包,因為過年時家人總說「要表演一段才有紅包領」,於是就會跟弟弟設計相聲表演,逗大家開心。上學後,發現只要演戲或表演,同學們都會很捧場,從此愛上戲劇;國中參加話劇社,時常參加舞台劇的比賽,從那時開始練就出自導自演的本事;即便高中和大學,課業變得繁重,仍樂於擔任每次戲劇比賽的導演。但出社會以後,卻很少有機會再去「說故事」,直到開始用底片攝影,才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期。

一切都是緣分,你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也很喜歡畫畫,小時候還會買原稿紙來畫漫畫、編故事,甚至立志以後要當漫畫家!到了國中則開始寫小說,身邊一群小說愛好者還會一起寫、交換看。現在想想其實興趣都脫離不了『講故事』。」從畫漫畫、寫小說、舞台劇表演,到現在拍攝照片,不論是用何種方式,Ulia 總是將自己內心想表達的言語編織成故事傳遞出去。

Ulia 的攝影作品

你覺得別人很奇怪,但搞不好別人看你,你才奇怪咧!

以其中一輯《異類》為例,是 Ulia 對於霸凌的事件有感而發,透過作品中的「異類(外星人)」,她想向大家傳達,每個個性不一樣的人,就像來自不同星球,不論你選擇理解或是鄙視,在別人眼中你又何嘗不是個異類?我們應該選擇包容與自己不一樣的人,而不是排擠或傷害。

在現代的喧囂中,廢墟的寧靜更顯力度

走進廢墟,就覺得那個地方好像會上演什麼故事。

觀察 Ulia 的作品可以發現到,拍攝地點幾乎都在廢墟,因為她覺得這和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很像,「有一種與世隔絕,好像時間還停留在前人剛離開的那一刻。」不論是斑駁的牆、腐壞的床,還是生鏽的扶把,沒有生氣的它們好像經歷很多風霜,有很多說不完的故事。靜謐、詭譎的氛圍總會讓她充滿靈感。

尤其是金瓜石的十三層遺址(註)是她一直很想一去再去的廢墟之一,她的眼神發亮:「從海濱的路上去,在你還沒抵達之前,就可以看見一層一層的高聳建築,非常壯觀!靠近之後會發現,前面是海,後面是山,冬天還會有整片的芒草,如果運氣夠好,還會碰上整片雲海!」那時候 Ulia 因為被這裡感動,拍攝了《蒐集雲的女孩》,可惜建築物裡面被塗鴉遍佈,連原本預計要拍攝的煙管,才差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被大火燒了,芒草也都燒焦枯萎,只得作罷。

Ulia 的攝影作品

廢墟就是如此,充滿了很多未知、不確定的因素,有可能明明前幾個月才看到,卻突然就被拆掉、突然就被塗鴉或突然就被燒掉,「所以一旦對那個廢墟有什麼想法,最好馬上籌備,盡快在短時間內就開拍!」

如果你不覺得廢墟有被保存的價值,只是為了打卡而慕名而去,反而只會讓更多人破壞那裡,加速它的消失。

人為因素加速了廢墟的消失,尤其是 IG 興起的打卡現象,更讓許多廢墟愛好者感到害怕。「並不是說你就不能拍照、或是放上網路和大家分享,但不要打卡,不要把地點說的這麼公開。」Ulia 解釋,「打卡」會讓很多不認識的人看到,像是小偷、隨意塗鴉、亂丟垃圾的人⋯⋯尤其現在掀起一股復古風,這些東西變得越來越值錢,小偷也會在廢墟撿東西去賣,你沒有辦法防範,所有看到你的打卡而前來的人,到底會不會破壞廢墟原本的樣貌。Ulia 語重心長的一番話,希望能讓大家更重視廢墟,而不是只在虛擬世界中打卡獲得滿足而已。同時也讓我反省自己,在社群分享的時代「打卡」或許只是一種習慣,但這樣的舉動卻可能無意間傷害環境,而我們卻對這樣的影響渾然不覺。

為什麼一定要有「價值」才能被保存?每個廢墟都有它的故事

古蹟和廢墟同樣都牽扯到文化保存,但古蹟在很多民眾,尤其觀光客的心中,總是佔有比較高的文化地位,但 Ulia 認為古蹟和廢墟其實就只是名詞上的差異,很多地方在還沒成為古蹟之前也是廢墟。

「即便被列為古蹟,仍需要好好地保存,不然在觀光客心中它也只是一棟破爛的房子。」Ulia 以台中的天外天劇場為例,雖然曾於 2014 年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暫定古蹟,但因為多年沒有用心維護,現在內部已變得殘破不堪,加上它屬於私人財產,所有權人有意拆屋賣地,即便極力爭取它有文化保存的價值,仍面臨拆除危機。

沒有黃葉就沒有秋天,廢墟就是建筑的黃葉。 人們說,黃葉的意義在於哺育春天。我說,黃葉本身也是美。--余秋雨<廢墟>

為什麼一定要有價值才能被留下來呢?所謂的價值又是誰定的?難道不能憑著它過往所承載的歷史,或者單純因為它有著凍結時光的美、和懂得欣賞它的人產生出火花,所以將它保留下來嗎?

我想起了前幾年在北美館曾看過劉芸怡的攝影展《城市幽靈》,她將即將被拆除或進行重建的舊建築,局部地拍攝成數十至數百張的影像,再經由數位拼貼的方式,將廢墟進行重組。在展覽說明中她也提到:「讓原本在城市裡棄置無用的空乏之處,再度轉換為一個召喚回憶、潛意識和歷史記憶的入口。重新開啟廢棄空間與城市、歷史對話的可能性,在其衰敗荒蕪之中找尋另一層意義的再生。」

劉芸怡利用文字書寫記錄個人夢境,填補影像中缺席的故事及回憶;Ulia 則是直接利用連續性的畫面,訴說自己心中的故事。兩人手法雖然截然不同,但同樣都是因為廢墟得到靈感進而創作,用自己的作品詮釋廢墟帶給她們的價值與意義,創造廢墟的另一種可能性。

樹立獨特風格,找到自己的定位

拍攝廢墟為名的攝影師不勝枚舉,但要如何讓讀者願意買單,進而成為你的客戶,並不容易。Ulia 結合自己「說故事」的能力,開創出獨一無二的「故事攝影」風格。

Ulia 的攝影作品

只要你真心喜歡、真心想要做這件事,不會去管市場飽不飽和。

現在市場上很多職業都處於飽和的狀態,但 Ulia 表示如果是真心喜歡攝影,你不會去想市場上缺不缺攝影師,就像她原本也只是一名單純的創作者,憑著對底片和廢墟的熱愛,一頭栽進影像的世界,成為現在的接案攝影師。

每次看底片拍攝的作品,就像拆禮物一樣充滿驚喜!即使很多張都失敗了,但只要有一、兩張成功就會很開心,會為了那少少幾張的珍貴影像一直拍下去。

在採訪最後,我問了 Ulia:現今數位相機普及,讓攝影的門檻大幅降低,要具備什麼能力或心態,才能在攝影圈生存?她馬上就說行動力要強!因為廢墟讓她了解到,一有想拍的東西就要馬上開始籌備。此外,對任何事都要抱持好奇心,才能從生活中找到靈感,更要懂得欣賞他人的作品,不要覺得自己最厲害,或是覺得這樣拍沒什麼,因為重點就是你沒有去拍。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恆,否則再多的潛能也只會像無人維護的廢墟,隨著時間逐漸凋零。

Ulia,一個喜歡科幻、宇宙、詭譎風格的攝影師,擅長用底片描述虛構故事裡,那些平淡卻又讓人印象深刻的情感。她藉由編排照片,讓影像自然發展成一段劇情,再經由讀者的想像,編織成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總的來說,英國威馬是一款經過科學驗證的男性保健產品,具有顯著的效果和極少的副作用。但要確保其效果最大化,必須正確使用並遵循相關指導。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瞭解和使用英國威馬,從而改善性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今天藥師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據ppt與dcard網民反映最多問題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據ppt與dcard網民反映最多問題|對英國威馬進行產品測評!

第一次注意到 Ulia 的攝影作品是《橙色公寓》,這也是她第一次和台灣首位登上日本 JUMP 雜誌的漫畫家彭傑跨領域合作。

Ulia 的攝影作品

Ulia 的攝影作品

跟著她的照片引導,看著畫面中的場景在漫畫與現實間交錯,隨著情節的推移,加上音樂營造的緊張氣氛,讓人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就像在看一齣偵探推理劇。這就是 Ulia 的影像故事為何會如此迷人的原因。

系列影像化為篇篇故事

「最初是想快點看到拍攝的成果,卻又不想浪費任何一張底片,才開始拍攝連續性的畫面,組合起來就像一篇故事,但又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後來想到在編排照片或修圖時,我都會聽音樂,於是把這個元素加進去,讓大家可以感受到我在處理照片時的心情。」無心之舉,卻成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整篇故事變得更加完整。

然而故事編排的能力並非一蹴可幾,情節的安排走向是否扣合主題?畫面是否連貫?音樂安排是否適當、符合環境氛圍?這些都必須經由長遠且持續的經驗累積而成。

這樣的功力源於 Ulia 旺盛的表演慾,她笑說小時候為了領到紅包,因為過年時家人總說「要表演一段才有紅包領」,於是就會跟弟弟設計相聲表演,逗大家開心。上學後,發現只要演戲或表演,同學們都會很捧場,從此愛上戲劇;國中參加話劇社,時常參加舞台劇的比賽,從那時開始練就出自導自演的本事;即便高中和大學,課業變得繁重,仍樂於擔任每次戲劇比賽的導演。但出社會以後,卻很少有機會再去「說故事」,直到開始用底片攝影,才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期。

一切都是緣分,你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也很喜歡畫畫,小時候還會買原稿紙來畫漫畫、編故事,甚至立志以後要當漫畫家!到了國中則開始寫小說,身邊一群小說愛好者還會一起寫、交換看。現在想想其實興趣都脫離不了『講故事』。」從畫漫畫、寫小說、舞台劇表演,到現在拍攝照片,不論是用何種方式,Ulia 總是將自己內心想表達的言語編織成故事傳遞出去。

Ulia 的攝影作品

你覺得別人很奇怪,但搞不好別人看你,你才奇怪咧!

以其中一輯《異類》為例,是 Ulia 對於霸凌的事件有感而發,透過作品中的「異類(外星人)」,她想向大家傳達,每個個性不一樣的人,就像來自不同星球,不論你選擇理解或是鄙視,在別人眼中你又何嘗不是個異類?我們應該選擇包容與自己不一樣的人,而不是排擠或傷害。

在現代的喧囂中,廢墟的寧靜更顯力度

走進廢墟,就覺得那個地方好像會上演什麼故事。

觀察 Ulia 的作品可以發現到,拍攝地點幾乎都在廢墟,因為她覺得這和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很像,「有一種與世隔絕,好像時間還停留在前人剛離開的那一刻。」不論是斑駁的牆、腐壞的床,還是生鏽的扶把,沒有生氣的它們好像經歷很多風霜,有很多說不完的故事。靜謐、詭譎的氛圍總會讓她充滿靈感。

尤其是金瓜石的十三層遺址(註)是她一直很想一去再去的廢墟之一,她的眼神發亮:「從海濱的路上去,在你還沒抵達之前,就可以看見一層一層的高聳建築,非常壯觀!靠近之後會發現,前面是海,後面是山,冬天還會有整片的芒草,如果運氣夠好,還會碰上整片雲海!」那時候 Ulia 因為被這裡感動,拍攝了《蒐集雲的女孩》,可惜建築物裡面被塗鴉遍佈,連原本預計要拍攝的煙管,才差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被大火燒了,芒草也都燒焦枯萎,只得作罷。

Ulia 的攝影作品

廢墟就是如此,充滿了很多未知、不確定的因素,有可能明明前幾個月才看到,卻突然就被拆掉、突然就被塗鴉或突然就被燒掉,「所以一旦對那個廢墟有什麼想法,最好馬上籌備,盡快在短時間內就開拍!」

如果你不覺得廢墟有被保存的價值,只是為了打卡而慕名而去,反而只會讓更多人破壞那裡,加速它的消失。

人為因素加速了廢墟的消失,尤其是 IG 興起的打卡現象,更讓許多廢墟愛好者感到害怕。「並不是說你就不能拍照、或是放上網路和大家分享,但不要打卡,不要把地點說的這麼公開。」Ulia 解釋,「打卡」會讓很多不認識的人看到,像是小偷、隨意塗鴉、亂丟垃圾的人⋯⋯尤其現在掀起一股復古風,這些東西變得越來越值錢,小偷也會在廢墟撿東西去賣,你沒有辦法防範,所有看到你的打卡而前來的人,到底會不會破壞廢墟原本的樣貌。Ulia 語重心長的一番話,希望能讓大家更重視廢墟,而不是只在虛擬世界中打卡獲得滿足而已。同時也讓我反省自己,在社群分享的時代「打卡」或許只是一種習慣,但這樣的舉動卻可能無意間傷害環境,而我們卻對這樣的影響渾然不覺。

為什麼一定要有「價值」才能被保存?每個廢墟都有它的故事

古蹟和廢墟同樣都牽扯到文化保存,但古蹟在很多民眾,尤其觀光客的心中,總是佔有比較高的文化地位,但 Ulia 認為古蹟和廢墟其實就只是名詞上的差異,很多地方在還沒成為古蹟之前也是廢墟。

「即便被列為古蹟,仍需要好好地保存,不然在觀光客心中它也只是一棟破爛的房子。」Ulia 以台中的天外天劇場為例,雖然曾於 2014 年被台中市政府列為暫定古蹟,但因為多年沒有用心維護,現在內部已變得殘破不堪,加上它屬於私人財產,所有權人有意拆屋賣地,即便極力爭取它有文化保存的價值,仍面臨拆除危機。

沒有黃葉就沒有秋天,廢墟就是建筑的黃葉。 人們說,黃葉的意義在於哺育春天。我說,黃葉本身也是美。--余秋雨<廢墟>

為什麼一定要有價值才能被留下來呢?所謂的價值又是誰定的?難道不能憑著它過往所承載的歷史,或者單純因為它有著凍結時光的美、和懂得欣賞它的人產生出火花,所以將它保留下來嗎?

我想起了前幾年在北美館曾看過劉芸怡的攝影展《城市幽靈》,她將即將被拆除或進行重建的舊建築,局部地拍攝成數十至數百張的影像,再經由數位拼貼的方式,將廢墟進行重組。在展覽說明中她也提到:「讓原本在城市裡棄置無用的空乏之處,再度轉換為一個召喚回憶、潛意識和歷史記憶的入口。重新開啟廢棄空間與城市、歷史對話的可能性,在其衰敗荒蕪之中找尋另一層意義的再生。」

劉芸怡利用文字書寫記錄個人夢境,填補影像中缺席的故事及回憶;Ulia 則是直接利用連續性的畫面,訴說自己心中的故事。兩人手法雖然截然不同,但同樣都是因為廢墟得到靈感進而創作,用自己的作品詮釋廢墟帶給她們的價值與意義,創造廢墟的另一種可能性。

樹立獨特風格,找到自己的定位

拍攝廢墟為名的攝影師不勝枚舉,但要如何讓讀者願意買單,進而成為你的客戶,並不容易。Ulia 結合自己「說故事」的能力,開創出獨一無二的「故事攝影」風格。

Ulia 的攝影作品

只要你真心喜歡、真心想要做這件事,不會去管市場飽不飽和。

現在市場上很多職業都處於飽和的狀態,但 Ulia 表示如果是真心喜歡攝影,你不會去想市場上缺不缺攝影師,就像她原本也只是一名單純的創作者,憑著對底片和廢墟的熱愛,一頭栽進影像的世界,成為現在的接案攝影師。

每次看底片拍攝的作品,就像拆禮物一樣充滿驚喜!即使很多張都失敗了,但只要有一、兩張成功就會很開心,會為了那少少幾張的珍貴影像一直拍下去。

在採訪最後,我問了 Ulia:現今數位相機普及,讓攝影的門檻大幅降低,要具備什麼能力或心態,才能在攝影圈生存?她馬上就說行動力要強!因為廢墟讓她了解到,一有想拍的東西就要馬上開始籌備。此外,對任何事都要抱持好奇心,才能從生活中找到靈感,更要懂得欣賞他人的作品,不要覺得自己最厲害,或是覺得這樣拍沒什麼,因為重點就是你沒有去拍。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恆,否則再多的潛能也只會像無人維護的廢墟,隨著時間逐漸凋零。

0

則留言

1
熱門新聞
Stellantis集團旗下法系豪華品牌DS,釋出全新測試車款的照片,採用跨界跑旅的車身型式,暗示純電續航達750公里。
Taiwan Suzuki針對旗下Ignis車型推出兩款特別車型,包括與超萌貓貓蟲咖波聯手,以及主打冒險風格的都會探險特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