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大家似乎對於重機煞車有興趣---注意文多
霹靂天啟】
羅喉帝身,成就不朽王朝。闇夜曙光,編寫千葉傳奇。雲海龍吟,天啟驚世金言。鬼林沼澤,首開死國年紀。究竟死神傳說對武林的影響是什麼?
講的不錯
可惜的台灣路面
讓我前叉現在4000就軟腳了
比較沒有大把銀子的人可以去重灌前叉油
原廠配的都很少....
導致緊急剎車時龍頭下沉太快
手稍為抓不穩而轉向時就容易倒車
可惜的台灣路面
讓我前叉現在4000就軟腳了
比較沒有大把銀子的人可以去重灌前叉油
原廠配的都很少....
導致緊急剎車時龍頭下沉太快
手稍為抓不穩而轉向時就容易倒車
意外的狀況
就是在你沒有心理準備時,突然而來的....
而考驗你緊急剎車安全的
有粗心的用路人
還有可以讓人魂飛魄散的不良路況
因此我們不管是小羊、檔車還是大重機的騎士
都需要針對自己的剎車能力,有足夠的訓練和準備
千萬別把平常偶而突發的狀況
當作是累積剎車技巧的經驗,並認為這些經驗已經足夠...
理解剎車時基本的機械反應~
前輪煞車
機車就一個前一個後的兩個輪子
兩個輪子都配置了剎車系統
由於前輪在前,單作動前煞時,前輪必須很辛苦的頂住後面整個車身向前衝的力量
所以不管是汽車還是機車的前輪,都配置了比例較大的煞車力量
還好這股沉重的力量,經由前避震器的下沉吸收,
漸進而穩定的施與給前輪,使其盡可能發揮強大的制動力量
就像我們用手拿著橡皮擦,逐漸用力的壓擦桌面一樣,磨擦力會越來越強
避震器在吸收車身直進慣性重量的同時,也負擔吸收路面顛坡的工作
所以在整個前煞車的工作上,前避震器絕對是相當重要的角色。
要特別注意的是,前煞制動時下沉的前叉反應,會使重心突然改變
特別是當把手處在轉彎狀態時
如慢速的回轉、小彎停車、慢速下坡、市區塞車找車縫時的前叉制動下沉
這突然的重心變化,經常會讓經驗不足的新手初嚐倒車滋味
有過這樣經驗的新手,應該就開始會去研究何時該用前剎車,何時該用後剎車
但也還是有新手傻傻不知所以然,讓這衰事發生一次又一次...
後輪煞車
因應動力的傳送,後輪需要較大的尺碼以獲得更多的貼地面,來應付不斷而來的馬力
較大的尺碼,對後輪煞車時的需求也是越大越好,
當後輪的貼地面積越大,對後煞車制動的幫助也越大
被配置在後輪的煞車工作,其實是充滿無力感的,
當只作動後煞時後輪只能盡力的拉住車子,減緩車子的前進,
當向前拉的力量大於後輪的荷重時就只能被車子拖著走了...。
為了避免後輪永遠荷重不足容易被碟盤鎖死
後煞制動力通常都被設定的很小(大也是拖不住)
雖然把後煞說得一無是處
但比起單煞前輪,單煞後輪時車身的反應可是無比的安定
就如前面所述,新手應該在
慢速的回轉、小彎停車、慢速下坡、市區塞車找車縫時習慣性的善用後輪剎車。
訓練腳控制後煞的力道,是非常重要的煞車技巧...
《實際體驗認識愛車前後煞的性能》
找個車少路好的地方
以30公里體驗,然後60公里,專心的用身體去感覺單煞前輪及單煞後輪的差異
(注意請勿急煞)
主要還是因為每個人的車種、避震器型式、阻尼設定、輪胎、體重等都不同
這種體驗,能增進對自己愛車煞車性能的了解
當單獨緩慢壓緊前煞時,仔細感受前叉下沉的感覺、車身俯衝的安定性、前卡鉗咬合的順暢性、
拉桿的手感、輪胎抓地的感覺等...都是應該好好體會的重點。
當單獨緩慢踩下後煞時,仔細感受後輪拉住車的能力、座墊(後避震)下壓的感覺、安定性、
後輪胎抓地的感覺等...是體會的重點。
然後再針對以上的重點,以30公里然後60公里的速度,
體會前後輪同時作動煞車的感覺。
這是新手,也是新車車主認識愛車的第一課
會這樣作的車主,一定是個好騎士!
前後剎車比例7:3幾乎是大家認識剎車的第一印象
但可不是每台車都這樣,
隨著不同車種的構造、特性、配重不同,可以是6:4也可以是9:1
車主必須很快的藉由實際體會,瞭解自己的愛車,前後輪的剎車比大概是多少
才能更明確的掌握與應用愛車的制動能力。
無論如何,這個比例都只是機械上固定的煞車力道的設定
隨著越高速度的制動,車身前後負重的比例會越顯極端。
避震器與車身結構的差異(所謂的底盤),也使剎車的安定有著很大的不同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2輪BMW抑制俯衝的前叉結構,就與一般前叉有明顯的差異
BMW結實、安定、抑制俯衝的前懸吊系統,
的確是讓BMW在煞車時能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最大功臣。
同理,一般的前叉藉由適當調校,一樣能略增進剎車時的穩定性
而在一般的前叉型式中,還又分為正立前叉與倒立前叉,
先不管這兩種前叉在彎道及高速上的差異
光是在煞車的穩定性上,就有先天結構上優劣不等的條件...
見上圖↑↑↑
倒叉
簡單的說,倒立前叉就是將車架的結構,藉由粗壯的上叉從龍頭延伸至前輪軸,
而且隨著前叉負荷的下沉,倒叉的結構就越強
堅定、結實,是倒叉在應對前煞操作時給人的安定感覺。
正叉
結構簡單、韌性十足的正叉,雖然在前叉下沉時一樣能有效加強叉體結構
但畢竟上叉的結構,從下龍頭開始就較易受力變形
因此在重負荷時,就無法如倒立前叉這般的安定
這種前叉型態的車主,是最需要瞭解與適應這種有點彈性的煞車感覺
倒叉、正叉配置的考量並非只是成本的考量
像GOLGWING這種頂級休旅還是堅持配置正叉
主要還是正叉有著騎乘舒適與靈活耐用的特性
至於剎車的穩定性,這類高級車種則會利用前後煞連結與後輪負荷重的特性來補足。
沒有100匹的剎車能力,別催100匹的油門
你的煞車功力有幾匹!!
緊急煞車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突然而來的緊急狀況心裡一聲"雪特"後
自己莫名其妙的就已經把車停下來了,只剩下心臟還在高速的跳個不停...
對於剛剛是怎麼操作緊急煞車的,別說步驟是如何了,就連想都想不起來了~
這就是我們平時的煞車習慣,在淺意識下發揮了自動操作的能力
就好像是一個隱藏在腦裡的簡單程式,
只要遇到危急,這個程式便會自動啪啪啪的完成一連串的操作...
每個騎士的腦海裡,都有一個自己的煞車程式(淺意識習慣)
但對新手而言,如何才能確認自己的這個程式是不是最安全、最有效率呢?
藉由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再次的檢視、研究
然後經由平時的練習與堅持,慢慢修正與精進這個程式
這是騎士最無形的功力~也是騎士自己最該感到驕傲的騎乘技術~
最有效率的煞車,偏偏就在最危險的鎖死邊緣!!
鎖死∼
煞車制動的一連串機械動作,主要是由兩個力道在配合執行
一個是卡鉗夾住碟盤使輪子減速的力量
一個是減速中的輪胎抵抗路面,使車子慢下來的力量
兩者若能完美的搭配,就能達成最短的煞車距離(最有效率的的煞車)
一旦卡鉗的力量大於輪胎抓地的力量時,輪子就會被卡鉗咬死
被咬死的輪胎,便會開始打滑失控抓力盡失....
前輪鎖死
前輪鎖死是最難以救回的,我曾經有一次經驗,以非常近的距離完整觀察到,
前輪鎖死時如何瞬間把人跟車扯到地上來,
那是在一次場地60公里急煞車練習時,一個加強改前卡鉗的跑車車友不小心表演的,
看到那一幕你會有種錯覺,好樣他的手一拉煞車桿就把自己連人帶車摔到地上一樣。
前輪鎖死就是這麼讓人如此措手不及。不過以前,我有從前輪鎖死中脫逃的經驗
當時因為山上突然冒出的一條野狗,右手瞬間反射的死扣前煞,突然在正常的前叉急速下沈中,
又另外感覺到右手還有一股詭異的力向右下拉扯,當下立刻閃電般的鬆開煞車桿,
車子扭一下後回到正常....或許前輪鎖死後,還有個0.幾秒的救回反應時間吧!
後輪鎖死
後輪鎖死就比較經常會發生,尤其越是急的煞車,後輪越是容易發生鎖死
理由就是前後同時急煞時,整輛車的重心大量轉移到前輪,使後輪的負重被拔除了
少了負重的後輪抓地力變得很弱,此時後卡鉗咬太重時就鎖死了,
偏偏我們控制後煞的右腳又很賤,一急就老是用力的給它採下企∼
後輪鎖死,會隨著車身垂直或頃斜,有直拖跳動跟側滑兩種反應,
因為還有前輪能導向以及負擔大部分的車重,所以騎士只要在後輪鎖死後
鬆開後煞通常能順利救回...
嚇了一大跳當然是一定的。
保持輪胎的抓地力永遠大於卡鉗的制動力,
是防止輪胎鎖死的唯一要訣∼
所以,為了達到最有效率的煞車,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在煞車中增加輪胎的抓地力
以便能增加更多的卡鉗力道,在不至於鎖死的界限前,達成最安全、有效率的煞車距離。
避免用爆炸性的反應急扣煞車桿~
手指扣煞車桿的速度與力道,一直是前輪瞬間鎖死的元兇
↓↓↓請參考下圖
當機車在一個速度行進時,煞車桿傳送油壓使卡鉗壓迫碟盤以減低輪子行進的速度,
前輪後方整個的車身因為直進慣性的受阻,而將這股慣性力量經由前叉傳遞到輪胎,
輪胎再把這個重力傳遞到地面。
前叉內的彈簧及阻尼,在吸收並傳遞這個重力到輪胎的時間,就是前叉下沈的時間,
當前叉確實被壓緊後就有足夠的支撐能力,使輪胎擁有更強的抓地力量。
鎖死,就是發生在前叉還來不及往下壓緊的這個時間點上,
在輪胎的抓地力還沒足夠前,因為受驚嚇而過快、過強的死扣卡鉗動作,導致卡鉗先鎖死了輪胎。
改個觀念,馬上不一樣∼
將操作拉桿的注意力
放在前叉下壓的幅度上
以往我們在操作前煞車時,總是把手指的感覺都專注在感受來另片與前碟盤的摩擦上
現在開始把壓拉桿的感覺放在感受前叉下沈的幅度上...
實際試試看∼
以不同的力道壓拉桿時,前叉是不是立刻反應出相對受控制的下沈幅度..
當手指的目的是在控制前叉的壓縮時,前叉內阻尼油壓的緩衝阻力,
自然就會使手指的力道不會太過躁進了
前叉壓的越緊→前輪的抓地力就越大
抓地力越大的前輪→就能使用更大的前煞力道
無論多緊急
都必須先增加抓地力,.
如何在最快時間,利用前煞快速壓緊前叉取得輪胎抓地力是首要功課
我們必須在意念上把操作前煞車的動作
分為兩個步驟:即 先增加輪胎抓地力後→再煞車 的觀念。
見上圖↑
這樣的改變並不是把一部電影刻意切成上下兩集,
而是在一個完整壓桿煞車的過程中,加入一個等待前叉壓實意念
當手指感受到下沈中的前叉壓實到可再加重煞車力道時,才接續用力扣緊煞車
這個等待前叉壓實的時間,
必須從初開始練習的刻意停頓等待,(見下圖↓)練到純熟後又只是一個意念
最後還是回歸到是一個順暢的煞車動作
與大家所曾聽說過的〝兩段式煞車法〞不同的是
這樣的方法可以學習細膩的控制手指的力道,清楚掌握前叉的下沈及前輪抓地力
(平時一般煞車減速包括做夢,都採此法...)
熟練後
再遇到前面冒出來的恐龍
淺意識下發揮出來的手指壓扣拉桿力道,將會是快速又穩定的油壓力道
而不是兩段不穩定的煞車步驟,更不會是驚嚇爆炸式的急扣煞車...。
已經習慣用煞車拉桿控制前叉壓縮了嗎?
那可以開始練習下面的前煞車操作方式了!!
初心練習用∼好記的
前煞操作口訣∼
找個地方,以30公里練習,從緩煞練到急煞
step1.壓
手指漸進的壓縮前叉
step2.扣
前叉被壓縮使輪胎抓地增加到一個程度後,拉著拉桿的手指再更用力握拳緊扣煞車
step3.緩
在車子完全停止之前,扣煞車桿的手指略微緩鬆一些煞車力道
見上圖↑
車子在完全停止之前,由於慣性G力的慢慢減弱
前叉在停止前其實已經慢慢浮起,也就是前輪抓地力在停止前一刻會略微減弱
鬆開一些煞車力道可避免在完全停止前一刻輪胎鎖死
雖然此時的鎖死通常只是前輪定住往前直滑一下,但還是有可能會照成摔倒
(比起煞車初期的瞬間鎖死,將人車瞬間拉下馬的後果,這種鎖死的後果算是很客氣....)
這種前叉在停止前回浮的現象,在不同速度煞車、不同車種上劇烈程度都不同。
壓→扣→緩 就是前輪煞車練習的口訣
練習的重點__是作到順暢、順手、一氣呵成。
學會緊急時,腳還能漸進的鬆緩後煞車力道~
是最難的~
在煞車時的荷重,後輪跟前輪剛好是相反的
也就是說後輪的抓地力在煞車過程中,越煞越小
在緊急的狀況時候,控制手越煞越重這很順理成章
但在緊急的狀況時候,要一向粗枝大葉的腳邊煞邊放鬆
實在是不容易,因為這完全違背了人在緊急時心理跟生理的反應
尤其對平常有在開車的人,還有喜歡踩蟑螂的人
是非常...超級...的難...
建議先把前煞練到非常純熟後(淺意識都能自主安全的操作)
再長時間專心的練習急煞右腳的煞車力量控制
●不斷不斷的練習...
從平時山路進彎的後煞抓地控速練習,到急煞車腳力放輕的力量控制
只有意志堅定、永不放棄的訓練右腳控制後煞車的能力吧!
●夾車身,卸腳力
在面臨緊急狀況的第一時間,雙腳夾緊車身,可幫助卸掉些腳在緊張時反應出來的力氣
把遇緊急夾車身的反應,訓練成淺意識的反射反應。
●善用引擎現有的動力,減低後輪鎖死的機率
別忘了,我們考照時學來的急煞車知識,急煞時回油剎車,到車子停止時才抓離合器阻止熄火
那剩餘的動力,可協助防止荷重越來越輕的後輪鎖死。
不過,在一般煞車減速時(不到緊急煞車的減速)、或前方是紅燈時
可一邊煞車減速一邊降低檔位,如此,在突然需要回避或變成綠燈時,才有足夠的動力可運用。
前後煞車都運用
才能作出最短的煞車距離~
如果為了避免後輪鎖死,而在急煞時採取放棄後煞只煞前煞的作法
是不明智的
理由是,會增加煞車的距離,一般來說以60公里的急煞計,單煞前煞會比前後一起煞車
起碼多出個5~15公尺的煞車距離,煞車當然是越短越好,哪怕是少個一吋都很重要。
還有就是少了後輪的制動輔助,單煞前輪時車身比較不安定,對路面路況的包容力很低...
新手可以容許在煞車技術還沒成熟前採用此法,但前提是不要騎太快
一直迴避後煞的使用,不是長久的辦法...
(上圖上)初階急煞車_前後煞同時操作的步驟~
前後輪同步煞車是最基本的煞車方法
(上圖下)高階急煞車_先壓後輪再壓前輪的操作步驟~
前後同步的煞車技巧熟練後,可考慮練習先點後煞壓後避震後,
再壓前煞壓前叉這種平行下壓的煞車方式
好處是更穩定,重心轉移也較慢,後輪爭取了更多的抓地時間
因此能比前後同步煞車,作出更短的煞車距離。
腳還沒訓化的車友,避免緊急時第一時間就把後輪鎖住了...
有裝置ABS的車主就不用客氣直接練。
──────────────────────
初階急煞車練習_好記口訣
──────────────────────
夾→壓+點→扣→緩 →切
註:
夾_兩腳夾車身
壓+點_前後煞車同步進行
切_停止後立刻拉離合器,阻止熄火
──────────────────────
高階急煞車練習__好記口訣~
──────────────────────
夾→點壓→扣→緩 →切註:
點壓_急煞時,前後幾乎同步煞車,但實際上是先點後煞再壓前煞
◎平時溫和的煞車練習時,先點後煞讓座墊往下沉後,再壓前煞來練習
不管是採用中階還是高階的方式
練習的目標__都是在不讓輪胎鎖死的前提下,作出最穩、最短的煞車距離。
緊急煞車時,身體的對應姿勢
(圖上)用手支撐身體的往前衝的力量
這樣不但會使前叉不安定也會加劇後輪的扶舉,僵硬的雙手也無法作好避險的操控
所有的煞車不該有的負面影響都有了,絕對是個擺爛的煞車姿勢。
(圖下)用大腿夾住車身,使重量透過龍頭傳遞給輪胎
習慣性的在煞車的第一時間時,用腳夾住車身,腰挺住身體前衝的重量,放鬆雙手操作煞車
這當然也需要時間練一下。
有ABS更好~
ABS電腦時時刻刻都監視輪胎的動態,當有任何一輪不同步(轉動過慢或停止)時
ABS便會立刻針對該輪啟動放_煞_放_煞_放_煞_的機械動作,解開鎖死的輪胎
使其保持該有的轉動,使煞車抓地力及循跡操作能力都能得以繼續發揮。
ABS車主更可以善用本篇的煞車方式,藉由ABS最後的防護,加重力道扣緊煞車
練就更短的煞車距離才是。
有句話說"給你方便別當隨便"
仗著ABS,死扣剎車早早就啟動ABS,除了煞車過程不安定外也不會作出太漂亮的煞車距離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ABS你就給用力給它抓(踩)下去,我們就應該知道分別是哪種方式的用力
畢竟受到驚嚇跟有功夫的反應還是不同的。
找個時間,找個車少路好的地方
以30公里練習,從緩煞練到急煞,一次又一次地
過一陣子再將速度提到60公里,還是從緩煞練到急煞,一次又一次地
然後將這樣的方式,使用在平時一般減速及煞車上,
久了後就能固定下來成為習慣、成為你的煞車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