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轉向(4WS)的優點
現代之小轎車,馬力大,速度快,加上FF化後轉向角減小,為改善方向操作性能,4WS轎車與傳統2WS轎車比較,在轉彎時之動作過程大為縮短,使方向盤與車輪之轉彎應答性大為提高,方向操作靈敏,車輛行駛穩定,請問大家:<br>(1)國產車中有沒有4WS車種?如果國內車廠未生產4WS車,那它們的顧慮是什麼?
很早以前馬自達的工程師曾以實驗性質做出一部真正的4WS車,當低速時(如路邊停車)前後輪會反向動作,高速時會以較小的轉幅與前輪做同像轉動。
據那些工程師寫的試駕心得,他們是說路邊停車及回轉實在方便極了! 不過在高速變換車道時感覺很恐怖, 方向盤的反應會變的非常敏感, 尤其在變換車道時感覺好像spin。其中一位(不知是工程師或試車手,還是記者)試開後寫道「感覺像騎在蛇上面溜....」。
據那些工程師寫的試駕心得,他們是說路邊停車及回轉實在方便極了! 不過在高速變換車道時感覺很恐怖, 方向盤的反應會變的非常敏感, 尤其在變換車道時感覺好像spin。其中一位(不知是工程師或試車手,還是記者)試開後寫道「感覺像騎在蛇上面溜....」。
To:triton(tri)
看了你的解說之後,歸納起來的結論應該是這樣:4WS在汽車發展史上曾經有這麼一項「花俏」的發明,但在實用上,仍存在著若干疑慮。
然後我又翻一下「現在汽車底盤」一書,在4WS這一節它所作的結論是這樣:4WS是高性能汽車必走的方向,相信世界各大汽車廠,將會陸續有新的4WS汽車推出。
現在我不知道是要將4WS當「花瓶」觀賞,還是把它當一個杯子拿來裝水喝。
看了你的解說之後,歸納起來的結論應該是這樣:4WS在汽車發展史上曾經有這麼一項「花俏」的發明,但在實用上,仍存在著若干疑慮。
然後我又翻一下「現在汽車底盤」一書,在4WS這一節它所作的結論是這樣:4WS是高性能汽車必走的方向,相信世界各大汽車廠,將會陸續有新的4WS汽車推出。
現在我不知道是要將4WS當「花瓶」觀賞,還是把它當一個杯子拿來裝水喝。
不曉得我有沒有記錯....好久好久以前..呵呵...好像有部車在低速時是可以四輪轉向, 在高速時則可以關閉後輪的轉向. 這樣一來就都很好了. 然而這樣的問題是....成本高出太多了, 所以現在一直沒有車子做這樣的設計.
不過偶這裏隻節的公車是前輪跟後輪都轉...呵.
不過偶這裏隻節的公車是前輪跟後輪都轉...呵.
大約在10年前, 車壇有一股4WS的流行風; 其研究方式分為"機械式"&"電子式"二類; 而且此二種方式均採取"主動"方式來控制; 最大轉動角度為 5度.
機械式:由"轉向機"連結出一支傳動軸至位在後軸的"轉向機", 來改變後輪的轉向角度.
電子式:直接由電腦控制"步徑馬達"來控制後輪的轉向角度. 電腦會依據車速&方向盤的角度來決定轉動的方向&角度.
MAZDA、TOYOTA 開發的是”機械+電子”式.
數年前, 法國PSA集團開發的 ATC ”主動循跡系統”, 也被歸類為4WS系統, 這是一種”被動式系統”; 最大轉動角度為 5度.
ATC 是藉由懸吊架上的橡膠襯套所產生撓曲現象, 來改變後輪的轉向角度; 當車輛於直行的變換車道狀態時, 後輪會成同向轉動; 於轉彎的狀態時, 後輪會成反向轉動.
機械式:由"轉向機"連結出一支傳動軸至位在後軸的"轉向機", 來改變後輪的轉向角度.
電子式:直接由電腦控制"步徑馬達"來控制後輪的轉向角度. 電腦會依據車速&方向盤的角度來決定轉動的方向&角度.
MAZDA、TOYOTA 開發的是”機械+電子”式.
數年前, 法國PSA集團開發的 ATC ”主動循跡系統”, 也被歸類為4WS系統, 這是一種”被動式系統”; 最大轉動角度為 5度.
ATC 是藉由懸吊架上的橡膠襯套所產生撓曲現象, 來改變後輪的轉向角度; 當車輛於直行的變換車道狀態時, 後輪會成同向轉動; 於轉彎的狀態時, 後輪會成反向轉動.
請問小可愛
你看的那本書是那一年出版的
可能因為時間的變遷
讓他上面的說法已經和現在的潮流不同了...
你看的那本書是那一年出版的
可能因為時間的變遷
讓他上面的說法已經和現在的潮流不同了...
To:dlchen (無聊男子)
"現代汽車底盤",黃靖雄著,86年3月,全華書局出版,小可愛所提的片段文自摘自P3-143頁.
"現代汽車底盤",黃靖雄著,86年3月,全華書局出版,小可愛所提的片段文自摘自P3-143頁.
From models of what I know are:
93-97 Honda PRELUDE Si 4WS (日/美規)
93-97 Mazda MX-6 2.0L/2.5L (日規 only)
93-97 Honda PRELUDE Si 4WS (日/美規)
93-97 Mazda MX-6 2.0L/2.5L (日規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