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小改款 HR-V 已陸續在日本、歐洲、泰國等重要市場來發表,而各地區的動力編成也不盡相同,日本部分提供燃油與 e:HEV 油電動力的設定,至於歐洲和泰國地區都僅有單一 e:HEV 油電,後者更是有著 RS 運動化版本車型。國內部分,HR-V 在市場上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也是台灣本田相當倚重的產品,而就在近期國內網友捕獲到小改款 HR-V 的身影,雖然局部車頭貼上了偽裝貼紙,但從整體輪廓依然能辨識出其為小改款車型,屆時導入 e:HEV 油電動力也將成為車系更新重點,登場時程可能會落在 2025 年中下旬左右。
台灣本田導入現行 HR-V 車系之時,僅提供單一燃油的動力,不過隨著即將迎接小改款車型,預計也將導入 Honda 現在相當重要的 e:HEV 油電動力,其也符合台灣本田未來對於新產品的規劃,屆時國內 Honda 產品除了 Fit 和 Civic 之外,也將迎來第 3 款 e:HEV 動力車型;同樣的,未來預期 CR-V 可望也會擁有 e:HEV 動力,同時後續所導入的新產品也會是以油電和純電為主軸。
小改款 HR-V 的外觀變化性並未很大,主要是針對細節上進行修飾;車頭部分,原廠針對前保險桿以及水箱護罩做了些調整,其中水箱護罩的面積縮小了一點,格柵輪廓變得更為方正,並且上方的飾條也做了加粗,搭配上兩邊細長銳利的頭燈。車尾部分,主要變化則落在尾燈方面,雖然維持了貫穿式 LED 燈組結合廠徽的設計,不過裡面的排列組合有了調整,以紅色燈組線條方式劃分,取代過去類鋼琴鍵式的排列。至於海外市場小改款 HR-V 有著另一組新造型的輪圈,不過從這次網友捕獲到的並非是此款。
小改款 HR-V 車室內的變化幅度也未很大,主要變革之處落在中控臺的部分,於原先中間空調旋鈕的下方增加了開放式置物空間,其增加一些物品擺放的便利性,若參考泰規 HR-V 的設定,全車系標配 8 吋車機系統並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並且也可以透過語音來控制,另外 TFT 儀表則採用 7 寸大小,而全車的 USB 充電孔也有所增加。
前述有提及到,國內小改款 HR-V 重點會放在 e:HEV 動力的導入,藉以創造出亮眼的能效表現;參考海外市場的數據,搭載的 1.5 升自然進氣引擎擁有 106 匹馬力和 13 公斤米扭力,馬達部分則有最大 131 匹馬力和 25.8 公斤米的輸出,與之相配的是 E-CVT 變速系統和鋰離子電池組,其馬力和扭力都較燃油車型來得出色。
美國先前在 9 月時針對 Mini Electric Cooper SE 進行召回,原因是 Cooper SE 的高壓電池內部有短路風險,在極端狀況下有發生火燒車的可能性;臺灣市場方面,總代理汎德汽車已經發出正式召回令,確認是電池控制單元(SME)軟體功能不足所導致,將由授權經銷商服務中心進行軟體更新,約需工時為 2 個小時。
本次國內受影響的 Mini Electric Cooper SE 車型,是製造/進口日期為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10 月之車輛,目前國內尚未傳出因此瑕疵而傷亡或車輛損毀的案例。
汎德汽車已通知相關車主盡速入廠檢修,若車主未收到通知,或有疑慮者,也可直接與 Mini 授權經銷商服務中心聯絡。經銷商服務廠將於車輛進廠時透過開單系統,確認是否為召回改正之對象車輛,並檢視是否已執行此改正作業。
經確認後,其瑕疵原因是 Cooper SE 高壓電池的控制單元(SME)軟體功能不足,可能在行駛、或車輛停車靜止下,發生短路而產生高溫,存在安全性風險。Cooper SE 搭載有電池監控系統,若儀表出現電池警示,車主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連絡授權經銷商服務中心處理。
東京旅居的藝術家靜電場朔,在台灣 AKA Automotive Arts 首次舉辦個展「怪獸少女 KAIJU SHOJO」,把她自童年起在內心構築的奇異世界帶入現實。展覽中,靜電場朔描繪出神秘「怪獸」與天使般「少女」的形象,這樣具有強烈對比的兩種型態,象徵著不受性別、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靈魂兩面性與無法測量的內在能量。透過繪畫,她將那些隱藏於表層之下的內在力量展現給觀眾,邀請大家進入她交織著光明與黑暗的幻想世界。
靜電場朔的創作源於童年的獨處時光與豐富的奇幻文學閱讀,讓她在冒險故事中找到一扇通向無限想像的門。她曾在無光的小黑屋中感受到孤獨的時間流逝,但這段經歷卻也成為她見證另一個自我的契機。自那時起,她逐漸意識到秩序之下的世界僅是表象,真正的內在世界流動著無形的能量。這些內心深處的「怪獸」,雖無法被定義,卻成為支持她存在於現實中的力量源泉,提醒她自我不被束縛的本質。
「怪獸少女」是靜電場朔內心兩種型態的映照,也是她獻給觀眾的邀請,讓人們一同去探尋,潛意識中那未知卻充滿力量的深邃之地,去理解在「可愛」的外表之下,那些無形的力量如何構築出她的藝術宇宙。
深受日本科幻漫畫和動畫及特攝文化影響的她,曾為多部知名電玩設計角色及場景以及音樂製作,這次展覽特別與 McLaren Taiwan 聯手將「怪獸少女」的超現實元素融入 Artura 車體設計,實現科技、藝術和駕馭體驗的極致融合。
McLaren Artura 為品牌首款油電混合動力量產車款,可輸出高達 700 匹的綜效馬力,0-200km/h 加速僅需 8.3 秒,更可以純電行駛 33 km,以空氣力學所打造的優雅車身線條,靈敏操控與細膩底盤回饋,結合品牌輕量化科技,擁有硬頂級敞篷兩種車型選擇,滿足對操駕熱情的每一分渴望。
靜電場朔透過充滿未來感的圖騰色彩和動感線條,將觀眾帶入奇幻的視覺世界,感受「怪獸少女」的力量與個性。
主打新鮮義大利麵的 PASTAIO 當代義式料理餐廳以此展覽為靈感發想,推出聯名義大利麵「宇宙星空漫遊」,以靜電場朔最喜愛的魚介風味呈現,以墨魚汁吉他麵象徵浩瀚宇宙,並搭配星形彩椒與小卷點綴成星辰。展覽期間,憑展覽照片至 PASTAIO 任一分店點此料理,即可免費享檸檬氣泡飲一杯,帶來味蕾上的藝術體驗。
由德國 Volkswagen 汽車集團、中國上汽集團合資的「上汽大眾」,於近日迎來成立 40 週年,雙方宣佈在上海簽署延長合資協議,合資期將延長至 2040 年,預計 2025 年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更新版途昂 Pro、AUDI 智慧電動車,更將在 2030 年前推出 18 款新車,包含 8 款電動新車,更有 15 款是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產品。
「上汽大眾」預計開啟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 2.0 的全新階段,自 1984 年 10 月簽約至今,加速當地汽車工業體系的成長,在本次雙方第 2 次續約後,將合資期延長至 55 年,強化包含固態電池、高階智慧駕駛、智能底盤等關鍵技術的發展,可見雙方集團對於電動車、智慧聯網車輛時代及中國市場發展的重視。
產品規劃方面,「上汽大眾」預計 2025 年初推出升級版途昂 Pro,並由 Audi 與上汽集團攜手推出的「AUDI」純電品牌,在 2025 年中推出首款高階智慧網聯電動車 ; 2026 年起「上汽大眾」為中國市場打造的 CMP 平臺,將開發、投產 2 款緊湊型電動車,同時以 3 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2 款增程型電動車補足當地新能源車產品陣容。
近期國內外媒體報導指出,德國 Volkswagen 集團與上汽集團近期出售位於新疆的合資工廠,事件主要受到當地人權爭議影響 ; 而「上汽大眾」宣佈延長合資協議的官方資訊中,並未提及相關資訊,僅指出,接下來將推動旗下「安亭生產基地」朝向「3 個中心」的發展,作為上汽大眾的發源地,未來將整合電動化生產中心、研發創新中心、智慧製造中心,加速在地發展轉型升級。
德國 Volkswagen 汽車集團針對個別市場的產品路徑中,目標將在 3 年內為中國市場導入 40 款新車,其中逾半數將是電動車,甚至到 2030 年,旗下將有超過 30 款電動車系,至於「上汽大眾」則透露,預計在 2030 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較 2018 年降低 25%的規劃。
U-CAR [ 直購直測 ] 單元在 2024 年 7 月迎來全新車款─MG MG4 Xpower,成為首批國產 MG4 車主後,透過日常代步、出差使用,帶來最完整的用車體驗 ; 交車後僅短短 2 個月的時間 (2024 年 9 月),行駛里程快速累計到 1 萬公里,在這之間也陸續帶來 [ 直購直測 ] 單元的車主日記、臺北臺中 340 公里續航實測。
U-CAR [ 直購直測 ] 單元希望提供最直觀、第一手的用車資訊分享,因此統整了包含駕馭體驗、續航測試、車輛功能的實際應用等內容,然而在消費者購入新車後,還需要面對的議題,囊括車輛使用後產生的保養、維修及售服體驗 ; 作為 MG4 Xpower 車主,U-CAR 本次將紀錄車輛在發生碰撞後,回到 MG 原廠進行維修,體驗售後體系服務的過程及細節,提供讀者更全面的 [ 直購直測 ] 系列內容。
由 U-CAR 與 U-POWER 團隊持有的 MG4 Xpower,在繁忙公務、眾多同事日常使用之下,難免發生車身外觀的小碰撞,其中車頭部分,在停車場受到前方車輛倒車碰撞,導致「前車距雷達」經原廠檢查,出現故障碼,所以決定維修/更換 ; 至於車尾則是在停車時,不慎與後方障礙物碰撞,導致尾燈、尾門及後保桿受損 ; 因此本次回廠維修的項目分為車頭「前車距雷達」的更換與設定,以及車尾板金、尾燈的修復。
MG4 Xpower 車頭「前車距雷達」維修方面,回到原廠在電腦檢查後,出現碰撞後出現故障碼,同時將前保桿卸下後,發現前鏡頭凹陷、保桿中固定支架斷裂的情形 ; 經 MG 原廠確認,本次車頭部分維修,主要項目為前車距雷達的更換,同時包含雷達的拆裝與設定、前鏡頭重新調整,以及保桿內固定支架換新,外觀則包含前保桿的拋光美容。
車頭維修工單內容中,單價最高的項目為「前車距雷達」,金額為 19,390 元,且需另外追加拆裝光資與設定工資,同樣需要更換的「前保桿中固定架」金額則為 730 元,另包含拆裝工資 ; 以上施作項目在 MG 原廠報價單上,累計金額為 26,610 元,由於碰撞維修的費用由對方車輛的保險公司支出,所以並無使用的 MG4 Xpower 購買的汽車保險。
前保桿拆裝工資:1,900 元
前保桿拋光塗裝費用:2,500 元
前保桿中固定架零件:730 元
前保桿中固定架拆裝工資:600 元
前車距雷達拆裝工資:690 元
前車距雷達設定工資:800 元
前車距雷達零件:19,390 元
至於 MG4 Xpower 車尾的維修方面,在低速停車時發生碰撞,導致尾燈出現裂痕,後尾門與後保桿出現掉漆的情形,經原廠判定,LED 尾燈組需要進行更換,至於後保桿分為修復、烤漆,保桿飾板及下巴更換,尾門則包含配件拆裝、板金、烤漆、標誌更換,以上項目還需追加後保桿與尾門拆裝,烤漆調色期烤漆房使用的工資。
在車尾維修的工單項目中,單價最高的項目為「後廂蓋尾燈」,也就是包含 LED 尾燈、廠徽、車牌燈及後鏡頭的模組,在原廠沒有提供細項拆換的條件下,金額為 18,650 元,另外,按照金額排序下,後保桿中飾板與下巴的料件費用分別為 11,020 元、6,450 元 ; 而尾門與後保桿的烤漆費用則分別為 5,750 元、5,600 元 ; 以上施作項目加上工資,在 MG 原廠報價單上,累計金額為 57,825 元,碰撞維修的費用由 MG4 Xpower 購買的乙式車體險支付。
後保桿拆裝工資:2,070 元
後保桿中飾板下巴分解工資:1,035 元
後保桿修理費用:1,380 元
後保桿烤漆塗裝工資:5,600 元
後保桿中飾板零件:11,020 元
後保桿下巴零件:6,450 元
後箱蓋配件拆裝含工資:2,070 元
後箱蓋板金費用:690 元
後箱蓋烤漆塗裝工資:5,750 元
烤漆調色時間塗裝工資:1,500 元
烤漆房使用塗裝工資:750 元
後箱蓋標誌零件 1:500 元
後箱蓋標誌零件 2:360 元
後箱蓋尾燈零件:18,650 元
本次 MG4 Xpower 回廠進行車頭「前車距雷達」的更換,以及車尾碰撞的維修及板金/烤漆,以 MG 南港服務據點來說,由於 U-CAR 為 MG4 國內首批交車的車主,因此在新車零件待料上,需要較長時間,「前車距雷達」零件等待時間約 6 週,尾燈/後保桿等零件等待時間則約 2 週。
在零件等待期間,U-CAR 維持 MG4 Xpower 的日常代步使用,後續實際車輛進場、維修,考量到需要留車進行烤漆、廠內車輛較多,因此大概需耗費 4 至 5 個工作天才能到交車 ; MG 原廠的人員提供親切的服務與接待,在車主回廠等待的過程中,可享用舒適的休息空間,對於車輛的問題,人員也會盡力協助車主排除與溝通。
從 MG4 Xpower 更換/維修的零件觀點切入,可以發現負責駕駛輔助功能的「前車距雷達」,屬新世代車款中精密度較高、單價也較高的項目,所以若不慎發生碰撞,車主要付出的相關成本會隨之提升 ; 另外編輯部發現,車尾的 LED 尾燈燈殼裂痕,需更換尾燈組總成,因此連同廠徽、車牌燈及後鏡頭模組等並未受損的部分都需要一併更換,所以單價較高 ; 因此編輯部也提出建議,如果未來可以單純更換尾燈組、亦或者燈殼部分,保留其餘功能正常且無受損的配件,將可以大幅降低維修成本。
經過本次 MG4 Xpower 的回廠維修,讓編輯部體驗 MG 原廠針對國內市場提供的保修、售後服務,在 [ 直購直測 ] 單元中,以車主視角出發的觀點,跳脫過去單純新車產品試駕、配備體驗、能耗測試等內容,並帶來更全面、豐富且多元的報導 ; 最後 U-CAR 編輯部也提醒讀者,適時的為愛車進行保養、維修,才能確保車輛保持在最佳狀態,帶給駕駛與乘客舒適、安全的代步體驗。
儘管預計 2025 年 1 月,Maserati 總代理就會在臺發表甫於 2024 年 8 月圓石灘 Monterey Car Week 全球首演、以自家 GT2 賽車為開發靈感的品牌最新「公路競技版」超跑:GT2 Stradale,但是編輯部今日 (11/28) 依舊應臺灣蒙地拿之邀,來到東京的亞洲首發會場,搶先直擊 GT2 Stradale 充滿強烈企圖的魅力!
臺灣蒙地拿 Maserati 總經理劉冠甫表示:該車國內預計 2025 年 1 月份發表,售價在與義大利原廠爭取後約在新臺幣 2,000 萬左右,國內已有不少熱血玩家下訂。
馬上就要抵臺、售價預估約新臺幣 2,000 萬元起的 GT2 Stradale,既是 MC20 的強化競技版本,也可以算是自家參戰 FIA GT2 組別賽事之賽車:GT2,以及原廠僅生產 62 輛之限量賽道專屬超跑:MCXtrema 的公路版本,副車名的「Stradale」為義大利文「街道 (Street)」之意,擁有誇張程度恰好介於 MC20 與 GT2/MCXtrema 的空力套件,且提供 Nero Essenza (純色黑)、Bianco Audeace (消光白)、Giallo Genio (三層黃漆) 和經典的 Blu Infinito (三層藍漆) 共 4 種車色。
外觀部分,與 MC20 共用碳纖維單體座艙的 GT2 Stradale,雖然也搭載了可改善人體工學、讓駕駛人與乘客更方便進出的蝶翼式車門 (Butterfly Doors),但是同樣出自 Maserati Centro Stile 設計中心的 GT2 Stradale,不僅已換上與 MC20 截然不同的前/後保險桿、前下擾流、黑色後視鏡與更大的後分流器,還配置多了碳纖維百葉氣流孔道的碳纖維前廂蓋、前葉子鈑 (選配) 與後葉子鈑。
此外,GT2 Stradale 水箱護罩上鑲著的是充滿神秘感的藍紫色三叉戟廠徽,前葉子鈑的車門銘牌亦換成了「GT2 Stradale」字樣,還配置與 GT2 賽車相同、較 MC20 標配輪圈可減輕 19 公斤的單鎖孔快拆式 20 吋鍛造鋁圈 (輪胎則為前:245/35R20、後:305/30R20 的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R),並在車尾加裝一支直接移植自 GT2 賽車的大型碳纖維固定式尾翼 (可手動 3 段調整),且於尾燈組的上緣新增導流翼片。
於是在穿上競技風衣後,GT2 Stradale 在時速 280 公里時,車頭與車尾分別可提供 130 公斤及 370 公斤 (總和 500 公斤) 的下壓力,較標準鈑 MC20 相同速度下的 145 公斤 (前 35、後 110 公斤)、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
雙座規劃的空間裡,由於定位上屬公路競技超跑,所以 GT2 Stradale 融合了 MC20 與 GT2 賽車的特點,並沒有完全犧牲掉實用性,除了車頭還是擁有 100 公升的行李空間外,Alcantara 類麂皮包覆的儀表則可避免擋風玻璃反光,且車門飾板的門把已被藍色的拉帶所取代,儀表與控台的設計則幾乎與 MC20 車系共用。
所以 GT2 Stradale 車內駕駛人的前方,可見到與 MC20 相同的 10.25 吋高解析度數位儀表,中控台則為一具內建 MIA (Maserati Intelligent Assistant) 多媒體系統的 10.25 吋觸控螢幕,並搭配了由 FIA GT1 冠軍車手 Andrea Bertolini 協助開發、半碳纖維/半 Alcantara 類麂皮包覆且附超轉燈的全新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
不過,為了滿足下賽道的需求,Maserati 不僅為 GT2 Stradale 標配了兩張由義大利 Sabelt 生產、能搭配多點式安全帶的碳纖維賽車座椅 (亦可選擇電調運動舒適型座椅),還簡化並輕量化碳纖維排檔鞍座,上面只留有駕駛模式選擇鈕、檔位切換鍵與倒車按鍵,並在周圍加上能在夜間行駛時提供較好變適度的黃色外框,且可升級選配來自義大利、附 12 支喇叭的 Sonus Faber 高級音響系統。
傳動配置部分,GT2 Stradale 雖然搭載的是與 MC20 車系及 MCXtrema 相同、導入雙火星塞系統與雙點火系統的 3.0 升 V6 雙渦輪增壓「海王星 (Nettuno)」汽油引擎,但在重新設定渦輪增壓與電腦,並修改排氣系統設計後,GT2 Stradale 不僅在引擎轉速 7,500 轉時,擁有較 MC20 多 10 匹 (hp) 的 640 匹 (hp) 最大馬力,還可在引擎轉速 3,000 轉至 5,500 轉、提供 73.4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
搭配 8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後,由於 GT2 Stradale 車重較 MC20 輕了 60 公斤,所以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2.8 秒 (MC20 為 2.9 秒) 完成,極速則因為受到大型尾翼影響、微降至時速 324 公里
GT2 Stradale 與 MC20/MCXtrema 性能比較 | |||
車型 | MC20 | GT2 Stradale | MCXtrema |
建議售價 (新臺幣:元) |
1,280 萬起 | 約 2,000 萬 | 約 100 萬美元 (62 輛已完售) |
傳動設計 | 3.0 V6 雙渦輪增壓「海王星」汽油引擎 | ||
驅動方式 | 後驅 | ||
動力輸出(匹/公斤米) | 640/73.4 | 630/74.4 | 730/74.4 |
變速箱設計 | 8 速雙離合自手排 | 6 速序列手排 | |
車重 (公斤) | 1,475 | 1,415 | 1,250 (單座) |
0~100km/h (秒) | 2.9 | 2.8 | 未提供 |
0~200km/h (秒) | 未提供 |
此外,雖然 GT2 Stradale 目前並沒有售價與定位完全對應的同級對手,但是無論與甫停產、同屬「公路競技版」超跑設定的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或是國內能見度最高的「公路競技版」跑車:Porsche 911 GT3 RS 相比,作為挑戰者的 GT2 Stradale,在性能表現上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Maserati GT2 Stradale 與近期同質對手比較 | |||
車型 | Maserati GT2 Stradale |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 |
Porsche 911 GT3 RS |
建議售價 (新臺幣:元) |
約 2,000 萬 | 1,990 萬起 (已停產) |
1,320 萬起 |
傳動設計 | 3.0 V6 雙渦輪增壓 汽油引擎 |
5.2 V10 自然進氣 氣油引擎 |
5.2 V10 自然進氣 氣油引擎 |
驅動方式 | 後驅 | ||
動力輸出(匹/公斤米) | 640/73.4 | 640/57.6 | 525/47.4 |
變速箱設計 | 8 速雙離合 自手排 |
7 速雙離合 自手排 |
7 速雙離合 自手排 |
車重 (公斤) | 1,415 | 1,339 | 1,450 |
0~100km/h (秒) | 2.8 | 3.0 | 3.0 |
0~200km/h (秒) | 未提供 | 9.0 | 未提供 |
極速 (km/h) | 324 | 310 | 296 |
駕駛模式 | GT、WET SPORT CORSA (賽道) |
STO (街道) TROFEO (賽道) PIOGGIA (雨戰) |
Normal、Sport Track (賽道) |
此外,由於已從賽道走上公路,所以 GT2 Stradale 即使搭載的是競技版懸吊系統和 e-LSD 電子防滑差速器,但是原廠依舊替它載入 GT (預設)、WET、SPORT 與 CORSA (賽道) 共 4 種駕駛模式選擇,且還為專業駕駛人提供選配的「Performance 高性能套件」、帶來能夠減少更多電子控制的 CORSA EVO 4 段可調賽道模式。
而且 GT2 Stradale 駕駛模式的切換方式亦改成更直觀的設計,讓駕駛人可透過排檔鞍座上的大型「DRIVE MODE」駕駛模式選擇鈕進行切換,並能搭載完整的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選配),且提供可讓前軸升高 50mm 的懸吊升降調整功能供準車主選配,不但可提供賽道駕駛所需的激情與樂趣,亦能滿足公路走行的實用性,將是 2025 年開春之後,或將改寫國內超跑生態的第一顆震撼彈!
儘管預計 2025 年 1 月,Maserati 總代理就會在臺發表甫於 2024 年 8 月圓石灘 Monterey Car Week 全球首演、以自家 GT2 賽車為開發靈感的品牌最新「公路競技版」超跑:GT2 Stradale,但是編輯部今日 (11/28) 依舊應臺灣蒙地拿之邀,來到東京的亞洲首發會場,搶先直擊 GT2 Stradale 充滿強烈企圖的魅力!
臺灣蒙地拿 Maserati 總經理劉冠甫表示:該車國內預計 2025 年 1 月份發表,售價在與義大利原廠爭取後約在新臺幣 2,000 萬左右,國內已有不少熱血玩家下訂。
馬上就要抵臺、售價預估約新臺幣 2,000 萬元起的 GT2 Stradale,既是 MC20 的強化競技版本,也可以算是自家參戰 FIA GT2 組別賽事之賽車:GT2,以及原廠僅生產 62 輛之限量賽道專屬超跑:MCXtrema 的公路版本,副車名的「Stradale」為義大利文「街道 (Street)」之意,擁有誇張程度恰好介於 MC20 與 GT2/MCXtrema 的空力套件,且提供 Nero Essenza (純色黑)、Bianco Audeace (消光白)、Giallo Genio (三層黃漆) 和經典的 Blu Infinito (三層藍漆) 共 4 種車色。
外觀部分,與 MC20 共用碳纖維單體座艙的 GT2 Stradale,雖然也搭載了可改善人體工學、讓駕駛人與乘客更方便進出的蝶翼式車門 (Butterfly Doors),但是同樣出自 Maserati Centro Stile 設計中心的 GT2 Stradale,不僅已換上與 MC20 截然不同的前/後保險桿、前下擾流、黑色後視鏡與更大的後分流器,還配置多了碳纖維百葉氣流孔道的碳纖維前廂蓋、前葉子鈑 (選配) 與後葉子鈑。
此外,GT2 Stradale 水箱護罩上鑲著的是充滿神秘感的藍紫色三叉戟廠徽,前葉子鈑的車門銘牌亦換成了「GT2 Stradale」字樣,還配置與 GT2 賽車相同、較 MC20 標配輪圈可減輕 19 公斤的單鎖孔快拆式 20 吋鍛造鋁圈 (輪胎則為前:245/35R20、後:305/30R20 的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R),並在車尾加裝一支直接移植自 GT2 賽車的大型碳纖維固定式尾翼 (可手動 3 段調整),且於尾燈組的上緣新增導流翼片。
於是在穿上競技風衣後,GT2 Stradale 在時速 280 公里時,車頭與車尾分別可提供 130 公斤及 370 公斤 (總和 500 公斤) 的下壓力,較標準鈑 MC20 相同速度下的 145 公斤 (前 35、後 110 公斤)、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
雙座規劃的空間裡,由於定位上屬公路競技超跑,所以 GT2 Stradale 融合了 MC20 與 GT2 賽車的特點,並沒有完全犧牲掉實用性,除了車頭還是擁有 100 公升的行李空間外,Alcantara 類麂皮包覆的儀表則可避免擋風玻璃反光,且車門飾板的門把已被藍色的拉帶所取代,儀表與控台的設計則幾乎與 MC20 車系共用。
所以 GT2 Stradale 車內駕駛人的前方,可見到與 MC20 相同的 10.25 吋高解析度數位儀表,中控台則為一具內建 MIA (Maserati Intelligent Assistant) 多媒體系統的 10.25 吋觸控螢幕,並搭配了由 FIA GT1 冠軍車手 Andrea Bertolini 協助開發、半碳纖維/半 Alcantara 類麂皮包覆且附超轉燈的全新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
不過,為了滿足下賽道的需求,Maserati 不僅為 GT2 Stradale 標配了兩張由義大利 Sabelt 生產、能搭配多點式安全帶的碳纖維賽車座椅 (亦可選擇電調運動舒適型座椅),還簡化並輕量化碳纖維排檔鞍座,上面只留有駕駛模式選擇鈕、檔位切換鍵與倒車按鍵,並在周圍加上能在夜間行駛時提供較好變適度的黃色外框,且可升級選配來自義大利、附 12 支喇叭的 Sonus Faber 高級音響系統。
傳動配置部分,GT2 Stradale 雖然搭載的是與 MC20 車系及 MCXtrema 相同、導入雙火星塞系統與雙點火系統的 3.0 升 V6 雙渦輪增壓「海王星 (Nettuno)」汽油引擎,但在重新設定渦輪增壓與電腦,並修改排氣系統設計後,GT2 Stradale 不僅在引擎轉速 7,500 轉時,擁有較 MC20 多 10 匹 (hp) 的 640 匹 (hp) 最大馬力,還可在引擎轉速 3,000 轉至 5,500 轉、提供 73.4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
搭配 8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後,由於 GT2 Stradale 車重較 MC20 輕了 60 公斤,所以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2.8 秒 (MC20 為 2.9 秒) 完成,極速則因為受到大型尾翼影響、微降至時速 324 公里
GT2 Stradale 與 MC20/MCXtrema 性能比較 | |||
車型 | MC20 | GT2 Stradale | MCXtrema |
建議售價 (新臺幣:元) |
1,280 萬起 | 約 2,000 萬 | 約 100 萬美元 (62 輛已完售) |
傳動設計 | 3.0 V6 雙渦輪增壓「海王星」汽油引擎 | ||
驅動方式 | 後驅 | ||
動力輸出(匹/公斤米) | 640/73.4 | 630/74.4 | 730/74.4 |
變速箱設計 | 8 速雙離合自手排 | 6 速序列手排 | |
車重 (公斤) | 1,475 | 1,415 | 1,250 (單座) |
0~100km/h (秒) | 2.9 | 2.8 | 未提供 |
0~200km/h (秒) | 未提供 |
此外,雖然 GT2 Stradale 目前並沒有售價與定位完全對應的同級對手,但是無論與甫停產、同屬「公路競技版」超跑設定的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或是國內能見度最高的「公路競技版」跑車:Porsche 911 GT3 RS 相比,作為挑戰者的 GT2 Stradale,在性能表現上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Maserati GT2 Stradale 與近期同質對手比較 | |||
車型 | Maserati GT2 Stradale |
Lamborghini Huracán STO |
Porsche 911 GT3 RS |
建議售價 (新臺幣:元) |
約 2,000 萬 | 1,990 萬起 (已停產) |
1,320 萬起 |
傳動設計 | 3.0 V6 雙渦輪增壓 汽油引擎 |
5.2 V10 自然進氣 氣油引擎 |
5.2 V10 自然進氣 氣油引擎 |
驅動方式 | 後驅 | ||
動力輸出(匹/公斤米) | 640/73.4 | 640/57.6 | 525/47.4 |
變速箱設計 | 8 速雙離合 自手排 |
7 速雙離合 自手排 |
7 速雙離合 自手排 |
車重 (公斤) | 1,415 | 1,339 | 1,450 |
0~100km/h (秒) | 2.8 | 3.0 | 3.0 |
0~200km/h (秒) | 未提供 | 9.0 | 未提供 |
極速 (km/h) | 324 | 310 | 296 |
駕駛模式 | GT、WET SPORT CORSA (賽道) |
STO (街道) TROFEO (賽道) PIOGGIA (雨戰) |
Normal、Sport Track (賽道) |
此外,由於已從賽道走上公路,所以 GT2 Stradale 即使搭載的是競技版懸吊系統和 e-LSD 電子防滑差速器,但是原廠依舊替它載入 GT (預設)、WET、SPORT 與 CORSA (賽道) 共 4 種駕駛模式選擇,且還為專業駕駛人提供選配的「Performance 高性能套件」、帶來能夠減少更多電子控制的 CORSA EVO 4 段可調賽道模式。
而且 GT2 Stradale 駕駛模式的切換方式亦改成更直觀的設計,讓駕駛人可透過排檔鞍座上的大型「DRIVE MODE」駕駛模式選擇鈕進行切換,並能搭載完整的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選配),且提供可讓前軸升高 50mm 的懸吊升降調整功能供準車主選配,不但可提供賽道駕駛所需的激情與樂趣,亦能滿足公路走行的實用性,將是 2025 年開春之後,或將改寫國內超跑生態的第一顆震撼彈!
當台灣電力公司遇到停電事故,網路上大家常開玩笑,台電又要把停電原因推給小動物。事實上,小動物確實是造成停電的原因之一!
U-POWER 日前在林口文化充電站就發生一起停電事件,經機電工程團隊檢修後,在 VCB 真空斷路器下方發現一隻死老鼠,現場評估應是老鼠侵入配電系統誤觸導致停電。類似的停電事件也曾發生在 U-POWER 霧峰站與花蓮中山站,也曾因小動物而造成短暫停電事件。
儘管充電站的機電與配電系統,在設計上都有嚴密的防護措施,提供安全無慮的使用環境,並在偵測任何電力系統的異常立即自動斷電,以確保安全與保護電力系統,但是機電系統聯通管路與孔隙等,仍然有小動物入侵的可能,這也是這幾次因動物事故斷電的原因。
其實,不只是 U-POWER 所遇到的案例,根據台電所統計的數據,儘管臺灣每年動物事故造成的停電次數,在台電陸續安裝驅鳥器與加裝披覆罩等絕緣防護設備後,近 10 年已經減少 2,000 件,降幅比例將近 2/3 之多,但是全國有高達 43 萬公里與 300 萬根電線桿,2023 年仍然有 1,077 起動物事故停電,期待能持續改善與進步。
最後,不少人會把斷電跟缺電做連結,這兩者本質更是完全不同。斷電事故是電網安全與韌性度的議題,跟評估是否缺電完全不同,至於改開電動車臺灣是否就缺電?這議題 U-CAR 先前也專文報導[U-EV] 改開電動車臺灣就缺電了嗎?一切讓數據說話吧,電動車年耗電量解密),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延伸閱讀。
Suzuki 首款純電車款 e Vitara 在 11 月初時正式亮相,不過在登場前夕,其實 Suzuki 就和 Toyota 共同發表聲明,雙方將為未來純電產品來合作,Suzuki 會以 OEM 的方式向 Toyota 提供電動 SUV,意味著後續會有掛上 Toyota 廠徽,也就是 e Vitara 的雙生車型。國內部分,除了 Taiwan Suzuki 預計會導入 e Vitara 之外,據 U-CAR 掌握到的消息,和泰汽車已敲定 Toyota 在國內第 2 款電動車,不過這輛車並不是 bZ3 系列,而就是 e Vitara 的雙生版車型!
由官方所公佈的消息來看,已確定 Suzuki 就和 Toyota 會就電動車領域來做合作,其中由 Suzuki 所主導開發的 e Vitara,未來也將會有 Toyota 的雙生車型,不過關於這輛車現階段還未有進一步訊息,主要也在於 Toyota 並未正式揭露這款車。雖然目前的消息有限,但外界也推測,e Vitara 的雙生版車型可能就會是此前 Toyota 發表的 Urban SUV Concept 量產版,其尺碼、車型定位與動力布局也和 e Vitara 相近,包括車長 4,300mm、車寬 1,800mm、車高 1,600mm,電池容量以及前驅與四驅的配置。
即便這款車還沒正式問世,不過現階段能確認的是,e Vitara 的 Toyota 雙生版本導入臺灣時間會比 bZ3 系列還要快,也會是 Toyota 繼 bZ4X 之後在國內的第 2 款電動車,以中小型級距定位的休旅產品來切入國內電動車市場。
至於在 Suzuki 陣營方面,最早在 2024 台北車展中,Taiwan Suzuki 就已預告未來將會導入純電產品,這款車也就是先前所發表的 e Vitara,而 e Vitara 也預計會在 2025 年夏季在歐洲、印度與日本等市場上市,因此,依原廠生產時程和導入節奏來看,若順利的話可望就會在 2025 年加入 Suzuki 在國內的產品陣容。至於在產地部分,雖然目前國內 Suzuki 的產品是以日本和歐洲生產為主,但是現階段 e Vitara 僅有印度產線,除非未來會另闢新的產線,不然屆時就會是以印度製身分來引進。
另外在售價部分,由於目前 e Vitara 僅剛發表,還未正式上市,因此海外市場的售價現階段也還未知,不過據了解,Taiwan Suzuki 已和原廠積極協商中,若能將價格帶壓在 120 萬元以內,將有機會在進口入門電動車開創新版圖。U-CAR 也將持續追蹤報導關於 e Vitara 以及其 Toyota 雙生版本的訊息。
BMW M 部門在國內舉辦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媒體活動,將隸屬於 M 部門旗下的 BMW Individual 部門提供之 BMW Individual 車色展示,特別與選配車漆車主商借展示,各個系選配價為 20 萬至 50 萬不等,交車期會比一般車色車輛晚 3 個月。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提供車輛外觀車色超過 160 種車漆選擇,無論是亮面到消光、從絢麗到深邃,BMW Individual 完美融合光影與色彩之美。
BMW 總代理汎德指出,BMW 於 1991 年成立 BMW Individual 部門,旨在滿足追求個性化與專屬獨特車輛的客戶需求。BMW Individual 可以依據車主個人喜好和品味,訂製與眾不同的專屬內外觀設計,無論顏色、材料到裝飾細節,都可以按照客戶的選擇配置。BMW Individual 代表著德國工藝的極致完美與獨特性,讓每輛 BMW 都能擁有頂級豪華的專屬設計。1992 年 BMW 特別版 L7(代號 E32) 首次亮相時,知名德國時尚設計師 Karl Lagerfeld 為它量身設計雙色車漆與豪華內裝裝飾,其獨一無二的造型也成為 BMW Individual 特製服務的經典名作之一。
自 1999 年起 BMW Individual 部門開始提供 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客製化車漆予市售車型選購,目前 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提供車輛外觀車色超過 160 種車漆選擇,無論是亮面到消光、從絢麗到深邃,BMW Individual 完美融合光影與色彩之美,彰顯車主尊爵不凡的品味。不同於標準產線以機械手臂自動化完成噴塗,選用 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的車輛需額外配送製 BMW Individual 工廠,由經過嚴格培訓之專業技師進行手工噴裝作業後,再運回各車型製造基地完成組裝。BMW 車迷現今只需要在 BMW Individual Visualizer 官方模擬客製網站:https://individual.bmw-m.com/,即可在超過 160 款特殊車漆中打造各車型外觀理想組合。
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的顏色開發由 BMW M GmbH 的設計部門中負責,該設計部門編制「顏色與裝飾」(Colour and Trim)團隊,團隊中的色彩專家不僅關注當前的時尚潮流,更將未來的趨勢規劃在設計藍圖中。BMW Individual Special Paintwork 車輛顏色的需求同時也來自 BMW 產品管理部門,BMW 產品管理部將全新 BMW 車型設計概念告知設計部門,例如:「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藍色色調,它必須運動感十足且充滿駕馭動態,色彩中或許還需要帶有一點紫色的點綴。」色彩專家們便依照需求開始著手研發與 BMW 車輛性能相呼應且令人著迷的全新色彩。
大多數 BMW M 車款的車漆以賽道命名,例如 Hockenheim Silver、Daytona Beach Blue 等,完美詮釋專為賽道而生的 BMW M 車款;而多數 BMW Individual 車漆則以珍稀寶石命名,比如 Ametrin(紫黃水晶) Metallic、Midnight Sapphire(藍寶石) II metallic 等,突顯其卓爾不群的獨特風采。
BMW 總代理汎德特別展示多款選用 BMW Individual 客製化車漆的車款,這些顏色多以自然或文化背景為靈感。
其中,BMW M4 CS 的外觀顏色 Riviera Blue 廣受喜愛。“Riviera”在義大利文中意指“海岸線”,而法國 Riviera 地區則為大家熟知的”蔚藍海岸”,這種明亮而充滿活力的藍色,不僅時尚,更完美結合運動與奢華感。BMW M4 Competition 所選用的 Ruby Star (Neo)車漆則以其大膽的粉紅色調引人注目,靈感來自紅寶石;“Neo”象徵新穎與現代,代表了前衛與勇敢的精神。
BMW X2 M35i 的外觀車色 Borusan Turkish Blue 源自土耳其 Borusan Otomotiv Motorsport 車隊,該車隊以土耳其藍為代表色參與多項賽車運動,包括 GT4 房車賽。BMW Individual 部門將這款顏色引入市售車型,讓車主也能感受到 BMW M4 GT4 馳騁賽道的風采。BMW M3 Touring 的 Dravit Grey Metallic 車漆設計靈感來自礦石“Dravite”,其獨特的灰色與金色閃耀效果隨著光線變化展現出深邃層次,使車輛外觀在奢華與低調之間取得完美平衡,體現了 BMW 對優雅與個性化的詮釋。
BMW Individual 官網介紹:
https://www.bmw.com.tw/zh/topics/fascination-bmw/bmw-individual.html
BMW Individual Visualizer 官方模擬網站: https://individual.bmw-m.com/
為回饋臺灣消費者的支持,Škoda Taiwan 為 Fabia 特別推出「FUN 心 GO」專案,消費者僅需於活動期間內完成新車掛牌,即可立即享有零頭款且首年超低月付 6,888 元的超值方案,再同步加贈首年乙式車體險。
Fabia 以 Škoda 家族設計語彙為基礎,大量運用水晶切割線條與新世代之設計元素,貫穿車頭至車尾的銳利線條,讓車身比例更顯修長。車身下側的箭矢形鈑痕,巧妙呼應捷克國旗,彰顯純正的歐洲血統。L 型全 LED 頭燈組嵌接於六角形水箱護罩之上,精緻且富有神采,尾燈亦採用箭鏃造型,與前燈形成視覺呼應,成為設計美學與空氣力學兼具的掀背車款,再搭配比子彈更低僅 0.28cd 的風阻係數,處處展現了 Fabia 在設計上的深厚底蘊。
動力系統方面,第 4 代 Fabia 提供 1.0 TSI 與 1.5 TSI 兩款渦輪增壓引擎,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駕駛需求。1.0 TSI 直列 3 缸引擎具備 110 匹馬力與 20.4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搭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實現 0 至 100 公里加速僅需 9.6 秒,極速達 205 公里/小時。而 1.5 TSI 直 4 引擎則以 150 匹最大馬力與 25.5 公斤米最大扭力,百公里加速僅需 8 秒。
值得一提的是,1.5 TSI 引擎搭載Škoda ACT 汽缸歇止技術,能在引擎低負載時會自動歇止兩個汽缸,停止其供油與燃燒來降低油耗,平均油耗表現更可達到每公升 17.5 公里,兼顧駕馭性能與燃油效益。
在 Euro NCAP 歐洲撞擊測試中,第 4 代 Fabia 榮獲五顆星的最高評價,展現卓越的安全性能。同時,Fabia 更被評選為「2021 年度最佳小型家庭房車」,堪稱同級車中的安全典範。其優異表現來自於 Škoda 在車體結構上的精心設計與創新應用。車輛的 A 柱、B 柱、防火牆及中控臺通道等關鍵部位大量採用熱成型鋼材,佔比高達 28%,顯著增強車體剛性與抗撞擊能力,並有效分散撞擊力,為車內乘員提供全方位保護。
主被動安全配備方面,Fabia 全車系標配 9 氣囊,更全車系標配 Level 2 等級駕駛輔助系統,整合如車側盲點警示、ACC 主動式定速跟車系統、Active Lane Assist 車道偏移修正與警示、Front Assist 前方碰撞預防系統等功能於「Travel Assist 智慧車陣輔助系統」。只需一鍵啟動,即可輕鬆應對多變的行車環境,提供更安心的駕乘體驗。
第 4 代 Fabia 採用集團共享的 MQB A0 底盤平臺,突破 4 米的車身長度再搭配 2,564mm 的軸距,更有效提升了車室的空間,成為同級距車款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Fabia 在空間設計上也能靈活多變,擁有同級最大的 380 公升行李廂容積,並可透過 6/4 分離後座椅與雙層地板設計,將空間進一步擴展至 1,190 公升,無論日常通勤還是長途旅行,都能輕鬆容納各類行李。
車內配備亦展現越級水準,包括 10.25 吋全彩中文數位儀表板、雙區恆溫空調與後座出風口,全車提供 5 個 USB-C 插槽及手機無線充電板,滿足現代數位生活的需求。藉由更大空間、更高科技及更人性化的設計,成功越級 FUN 大,成為都會掀背車市場的旗艦代表,展現 Škoda 在產品設計與實用性上的全面領先。
即日起透過 Škoda「FUN 心 GO」專案,除了零頭款之外,首年更享有低月付 6,888 元之優惠,再加贈首年乙式車體險,輕鬆就能擁有歐洲最佳小型家庭房車。欲了解更多詳情,歡迎親臨全臺 Škoda 展示中心,親身感受 Fabia 的 FUN 大真本事 ,開啟專屬於您的歐洲駕駛體驗。
於 11 月初的 2024 EICMA 米蘭車展中,SYM 三陽帶來了 BT 靈獸系列的最後一款車靈龜 TTLBT,其也是以 Maxsym TL 為基礎來做延伸設計。如今在近期的環境部噪音測試資料庫中,TTLBT 也現身於此,其搭載了 508c.c.引擎設定。隨著 TTLBT 的送測資訊曝光,也意味著原廠已經為新車上市前來做準備,代表著 TTLBT 國內發表時程也逐步接近。
TTLBT 的定位是在黃牌速克達級距,並且也是 Maxsym TL 的雙生車系,延續雙缸 508c.c.的動力模組,同時 TTLBT 設計核心放在東方 4 大靈獸中的「靈龜」,過三陽擅長的仿生設計手法,融合「靈龜」殼甲意象,將左右側箱的配置與車輛造型整合設計,呈現靈龜的穩重大氣。TTLBT 左右側箱的配置為亮點之一,並且搭載了電動風鏡、定速功能、動力模式、加溫把手以及 7 吋 TFT 全彩觸控儀表等等。
原廠提到,BT 車系取自義大利文詮釋的「Bestia」靈獸,以及「Best Tech」最新科技之意,原廠表示其將目前最好的科技與技術都搭載在 BT 系列車款上,突破舊有的傳統思維,創造出屬於新世代的價值,並運用「Art-Fusion」藝術融合的設計手法,結合東方傳統文化及歐風設計元素,將東方文化及精煉的造車工藝,結合歐風設計,創造出新世代的靈獸車系。
屆時未來 TTLBT 加入品牌陣容後,攤開大型重型機車級距來看,其也包含了 Maxsym TL、Maxsym GT、Joymax Z+和甫於今年 7 月才推出的 ADXTG,而就以 ADXTG 上市後便斬獲不俗的成績來看,也更令人期待 TTLBT 能否延續這股氣勢,在黃牌速克達級距中奪得佳績。
隨小改款 Citroën Berlingo 在臺上市的日期逼近,近日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公告資料中,出現了 Berlingo 車系的重置價格更新,其中包含 Berlingo Max M Modutop 5 人座、Berlingo XTR M 5 人座及 Berlingo Max XL 7 人座共 3 款車型,重置價格分別為 128.8 萬、133.9 萬、129.9 萬,雖然並非原廠公佈的最終正式售價,但價格區間與現行車款相近。
U-CAR 最早於 2024 年 8 月揭露小改款 Berlingo 在能源局的油耗送測成績,Citroën 陸續送測包含短軸客車版、長軸客車版、長軸 Berlingo Van 共 3 種車身型式,統一搭載 1.5 升 BlueHDi 渦輪增壓柴油引擎、8 速手自排變速箱,動力規劃與現行 Berlingo 車系相仿,總代理寶嘉聯合也確認,小改款新車將於 12/5 在臺發表,不過初步規劃僅提供柴油單一動力,電動版本尚未有明確導入時程。
綜觀現行 Berlingo 的車系編成,商用擔當 Berlingo Van 為單一長軸車型規劃,售價為 108.9 萬 ; 客車短軸車型共分為 2 款 5 人座 (Feel M、Feel M Modutop)、1 款 7 人座 (Feel M),售價自 119.8 萬至 128.8 萬 ; 車系中價格最高的客車長軸車型,分為 Feel、頂規 XTR 雙車型,建議售價分別為 129.9 萬、138.9 萬。
對比保發中心揭露小改款後的重置價格,可以發現客車短軸車型 (同為 Modutop 等級) 的價格維持不變,同為新臺幣 128.8 萬,由命名規則推測,產品定位較高的客車短軸車型 (XTR M 等級) 理當為新增的車型,並以稍高的 133.9 萬溝通 ; 至於唯一顯示的客車長軸車型,在規劃上則維持與現行長軸 Feel 車型相同的 129.9 萬。
本次保發中心更新公佈的重置價格,並非代表小改款 Berlingo 車系的最終上市售價,僅能參考改款車型售價區間有望與現行車款接近,詳細的車型編成、配備等內容,仍有待總代理寶嘉聯合在小改款 Berlingo 正式上市後公告的為主,相關內容 U-CAR 也將持續為讀者追蹤報導。
Mercedes-Benz 於 2023 年 8 月發表第 2 代 Mercedes-AMG GT Coupé車系,並陸續推出多種動力及車型選擇,接續台灣賓士選擇在 2024 年 11 月 27 日,於國內正式發表了大改款 Mercedes-AMG GT Coupé車系,並提供 Mercedes-AMG GT 43 Coupé及 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兩車型動力選擇,售價分別為 647 萬元及 1,076 萬元起,其中 Mercedes-AMG GT 43 Coupé預計年底開始交車,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則在 2025 年初正式上市。
動力設定上,Mercedes-AMG GT 43 Coupé 採用 2.0 升四缸渦輪引擎,能輸出 421 匹馬力以及 51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並透過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可額外 14 匹馬力輔助。並藉由電子廢氣渦輪系統的設置實現更快的反應速度。即使在鬆開油門或煞車時,電子渦輪增壓器技術也能保持增壓值,確保直接的動力反應。並搭配 AMG Speedshift MCT 9G 變速箱,進一步優化對加速踏板命令的反應,在 “Sport” 與 “Sport+” 駕駛模式具備雙離合降檔功能,且擁有 Race Start 功能,以確保最佳的靜止起步加速性能。
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則搭載 AMG 4.0 升 V8 雙渦輪引擎,與整合擁有 204 匹馬力永磁同步電動馬達的後軸電動驅動裝置、電動切換兩速變速箱、及機械後軸限滑差速器,並在後軸上方配置 AMG HPB80 高性能電池,構成 P3 動力架構。這種設計能更直接將動力轉換為推進力,並可將電動馬達的驅動力傳遞至前輪,搭配 AMG Performance 4Matic+ 主動式四輪驅動系統。不但可提供綜效 816 匹馬力、144.8 公斤米扭力的動力輸出,並能在短短 2.8 秒內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
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所搭載的 AMG HPB80 高性能電池由 Affalterbach 自主開發,採用創新直接液冷技術,確保 560 顆柱狀電池在最佳溫度下運行,進一步提升 AMG GT 性能。電池容量為 6.1 kWh,並可透過 3.7 kW 車載充電器充電,實現 13 公里的純電動行駛。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提供 8 種駕駛模式,其中包含 Electric、Battery Hold、Comfort、Slippery、Sport、Sport+、Race 以及 Individual,可調整驅動系統、變速箱反應、轉向特性、底盤阻尼和聲音,提供多元化的動力及底盤反應。
底盤設定上,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標配最大 2.5 度角的後軸轉向系統,可根據車速調整轉向:在時速低於時速 100 公里時,後輪與前輪相反方向轉向;在高於 時速 100 公里時,則與前輪相同方向轉向。此外更配置 AMG 陶瓷高性能複合煞車系統,採用前 6 活塞和後單活塞卡鉗,搭配浮動碳纖維陶瓷煞車碟盤,提供優異的煞車性能表現。
在外觀設定部份,大改款 Mercedes-AMG GT Coupé車系採用 AMG 品牌標誌性的直瀑式格柵設計,並搭配三點式 LED 晝行燈,結合 Airpanel 主動式空氣控制系統,透過葉片的啟閉提升空氣力學性能及動力系統冷卻能力。此外,電動伸縮的後擾流板會根據電腦計算,進行多種角度的調整,以優化行駛穩定性或減少空氣阻力。
同時亦採用智慧型鋁合金輕量化車身材質,結構強度增加 18%,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搭配更具侵略性的寬體設計,車寬達到 1,984 mm,相較 Mercedes-AMG GT 43 加寬 55 mm。另外更可透過 AMG 空力套件與 AMG 碳纖維外觀套件,強化外觀的性能風格。
內裝配置上,大改款 Mercedes-AMG GT Coupé車系則採用 AMG 平底方向盤、AMG 高性能碳纖維與 Microcut 面料,並配置強調人體工學設計的 AMG 運動座椅,同時還提供 64 色環景照明。12.3 吋寬螢幕數位儀表嵌入三維遮光罩,與 11.9 吋高解析觸控螢幕的配置,讓駕駛可輕鬆掌控車輛功能與資訊。MBUX 資訊娛樂系統則提供專屬於 AMG 的內容與功能選項,例如 AMG Performance 和 AMG Track Pace,進一步強化性能氛圍。
此外,大改款 Mercedes-AMG GT Coupé車系亦具備全景式玻璃車頂與雙側 AMG Logo 投射燈,更首次導入 2+2 座椅配置,同時後座更具備分離向前傾倒功能,可將置物空間擴充至 675 公升,進一步強化了大改款 Mercedes-AMG GT Coupé車系的日常實用性表現。
深耕英國與歐洲市場的臺灣充電樁大廠馳諾瓦參與 2024 年 London EV Show,在現場展出全系列 480kW 高功率直流充電樁與設計新穎的分體式槍櫃,以提供英國及歐洲客戶更多的選擇,讓臺灣國產高階充電樁產品,能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競賽中發光發熱。
電動車是近年全球汽車產業的顯學,面對電動車與電池的規格不斷突飛猛進,能穩定提供更高電壓、更高電流、更高功率充電服務的基礎建設,成為新世代電動車推進的關鍵。而打造出超高性能的充電樁,則成為技術難度超高的國際級競賽。就全球市場來看,能推出穩定 300kW 以上商業運轉設備的廠商並不多,而馳諾瓦正是其中的翹楚,並是百分之百的臺灣廠商。
馳諾瓦是國內上市電源供應器大廠飛宏科技旗下 100%持有子公司。飛宏科技是眾多電腦品牌與手機品牌的電源供應器代工大廠,深耕電源供應相關科技半個世紀。在手機大行其道的 2010 年,林中民董事長就已著手擘劃下一階段的大電源事業,運用在小電源領域的經驗與知識,開發充電樁產品,以迎接電動車時代的來臨。經過多年的研發之後,一體式的 DS 系列產品一炮而紅,大獲好評。飛宏科技更在 2021 年開發出分體式 DO 充電樁,成為亞洲首家推出 360kW 直流充電系統的充電樁廠商。DO 系統產品能透過動態分配技術,在 4 支充電槍之間動態調整,讓設備的稼動率提升,為營運商帶來更好的營業效率,更讓飛宏科技在國際間聲名大噪。飛宏科技在 2022 年將充電樁事業獨立為馳諾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以 Zerova 為新品牌,進入國際市場。
英國是首屈一指的電動車重鎮,飛宏與馳諾瓦已經在英國及歐洲深耕多年,以穩定而實惠的一體式 DS 系列受到英國市場的歡迎,成功打入眾多商業車隊,成為物流及運輸企業節能減碳的重要合作夥伴。本次 London EV Show,馳諾瓦帶來最新的吊掛式槍櫃 ChargeLink,搭配分離式的能源櫃,讓商用車業者能節省設備在車輛轉運站的設置空間,提高設置自由度,讓轉運站的運用更有效率。
在成功打入商用車市場並累積良好聲譽之後,馳諾瓦以營運商與充電站業者為下一階段目標,在 London EV Show 帶來全新世代的高階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馳諾瓦表示,由於歐洲市場長期偏好一體式產品,因此除了目前臺灣已經上市的 DT 240 雙槍一體式充電樁之外,現場還展出最新的 DQ 480 一體式充電樁,在單一機櫃的設計下,提供 4 支充電槍的配置,可同時為 4 輛車輛進行充電。DQ 480 同樣具有動態分配的功能,讓 480kW 的功率能在 4 輛車之間進行最佳化的分配,將充電時間縮到最短,維持最佳的稼動率。
DT 240 及 DQ 480 均可選配以旋轉式吊臂懸掛槍線,避免槍線著地,以保護槍線。DT 240 與 DQ 480 均配置有 21.5 吋超大觸控液晶螢幕,除了能有更直覺的使用界面,亦能進行影片及廣告播放,讓營運商能有更多元行銷的整合式工具。
馳諾瓦歐洲銷售副總 Morad 亦指示,雖然一體式產品是歐洲長期以來的市場主力,但是在站點大型化的潮流之下,將能源櫃分離的分體式設計,能讓充電站點的設計獲得更多的彈性,使用區域設備的侵入性與噪音亦能有效降低,近期已成為歐洲營運商的新潮流。對此,馳諾瓦亦帶來全新的第 4 代槍櫃 DA 480 產品,以提供歐洲營運商更佳的選擇。
馳諾瓦表示,新世代產品的發表,展現馳諾瓦對於深耕英國與歐洲市場、開發充電站設備市場的決心,相信在馳諾瓦長期累積下來的良好聲譽,以及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設定,將能在英國及歐洲市場開創新局。
台灣福斯於 2024 年 11 月 20 日突發新聞稿,宣布將於 2025 年第 1 季與匯豐汽車旗下豐舜汽車合作經銷商授權關係,雙方自 2021 年 3 月開始的經銷合作,歷經短短不到 4 年的時間就畫下句點。熟悉的場景,在 2023 年 4 月也曾發生過,Audi Taiwan 當時發出聲明稿,宣布對匯豐汽車旗下的豐仕汽車,結束經銷商授權關係,由豐仕汽車自 2020 年 2 月取得 Audi 區域經銷權算起,也僅僅 3 年經銷合作就告終。
由於臺灣汽車市場的急遽變化,長期與順益汽車擔綱中華三菱汽車兩大全國經銷體系的匯豐汽車,自 2020 年開始嘗試其他品牌的經銷事業,陸續成立旗下關係企業,跨足 Volvo、Audi、Hyundai 商用車、Volkswagen 與 MG 等品牌區域經銷權,但是,相較於 Volvo、Hyundai 與 MG 等品牌經銷的穩定發展,Audi 與 Volkswagen 經銷事業卻接連受挫夭折,更讓外界對此發展感到困惑。難道是「傳統」印象中,臺灣商用車歷史悠久的強勢銷售通路-匯豐汽車,真的只會賣商用車,不會賣豪華車嗎?
想要理解這項議題,也許需要從不同層面來進一步理解匯豐汽車。
對於論斷經銷體系經營失敗的原因,經銷營運經驗與事業體財力不足,往往是最容易被拿來解釋,但是,這兩點套用在匯豐汽車身上,卻又顯得毫無說服力。
首先,翻開自 1975 年創立的匯豐汽車歷史,將近半世紀的發展歷程,見證了臺灣汽車銷售發展的歷史,匯豐汽車自 1977 年以中華汽車商用車總經銷展開事業版圖,不僅如此,隨著中華商用車的拓展與三菱乘用車的導入,匯豐汽車不僅在 1993 年累積銷售量達到 50 萬輛,更在 2001 年成為臺灣首家賣超過 100 萬輛的汽車經銷商,儘管受限於 Mitsubishi 原廠的產品線弱化,影響中華三菱汽車在臺灣銷售佔比,但是,匯豐汽車至今仍是中華三菱汽車倚重的全國經銷體系。
同時,匯豐汽車也藉由汽車經銷體系的背景,拓展跟汽車產業相關的水平事業體,包括整合中古車買賣、汽車保修與汽車美容事業的「SUM 尚盟汽車服務」,Yes 汽車拍賣平臺、Easy Car 中古車、The One 中古車等。另外,儘管跟臺灣車壇關聯不大,匯豐汽車自 1998 年取得東南汽車地區經銷權開始,在中國汽車銷售市場,也陸續拓展 Mitsubishi 進口車、江淮、帝豪、全球鷹、廣汽三菱、東風納智捷、東風啟辰、廣汽傳祺、長安馬自達、奇瑞新能源品牌、上汽大通、上汽大眾與東風日產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地區經銷商。
上述這些匯豐集團事業體的發展,再再證明匯豐汽車在汽車產業耕耘的深度與廣度,絕非一般規模的區域經銷商所能比擬。
接著,我們來看匯豐汽車跨足其他品牌經銷體系的發展,也可以看到有獲得成功的,包括豪華品牌的 Volvo,商用車的 Hyundai 與由中華導入國產的 MG 品牌,這些品牌在匯豐體系加入後的這幾年,在臺灣的銷售表現都獲得亮眼的成績。
尤其是定位為豪華品牌的 Volvo,自 2020 年 9 月邀請匯豐旗下子公司匯勝汽車,經營 Volvo 雲林、嘉義與臺南區域經銷後,2022 年 4 月匯勝進一步取得 Volvo 宜蘭地區經銷權,匯勝汽車也先後在上述區域,投入資金佈建四座 Volvo 全功能展示暨服務中心,2024 年 9 月更插旗臺北首都圈,在原本匯豐汽車旗下豐仕汽車所屬的 Audi 濱江據點,在結束 Audi 經銷權之後,改由匯勝汽車斥資 1.2 億元打造 Volvo 台北濱江全新 VRSE 展示暨服務中心,此舉也讓匯勝汽車所屬 Volvo 經銷版圖更為擴大。
至於 Hyundai 商用車部分,則是由匯豐汽車所屬的匯昇汽車,自 2021 年 4 月起經營新北與高雄兩地區經銷,最後加入的 MG 品牌部分,是 2022 年 3 月由匯豐汽車旗下豐展汽車,取得雲林、嘉義與臺南等地區經銷權。
最後,我們試著讓相關品牌的銷售數據來說話。在豪華品牌方面,匯勝汽車自 2020 年加入,至今仍保有地區經銷權的 Volvo 品牌,銷售數據自 2020 年逐年穩定成長,更重要的是即使 2024 年整體新車市場競爭激烈,但是目前在前 10 個月的銷售量,跟 2023 年全年相比仍達到 81%,整體表現相當穩健。Hyundai 商用車 2024 年前 10 月銷售量 4,533 輛,也達到 2024 年全年將近 9 成。至於,2024 年前 10 月份累積銷售 14,682 輛的 MG,已超越 2023 年全年銷售量,如果沒有 8 月實施的國產化自製率政策干擾,銷售量將更為提升。
Audi | ||
年 | 銷售量 | 年度成長率 |
2024 (1-10) | 3,134 | 64% |
2023 | 4,935 | 126% |
2022 | 3,931 | 122% |
2021 | 3,224 | 107% |
2020 | 2,010 | |
Volvo | ||
年 | 銷售量 | 年度成長率 |
2024 (1-10) | 8,200 | 81% |
2023 | 10,147 | 111% |
2022 | 9,124 | 108% |
2021 | 8,446 | 120% |
2020 | 7,056 |
反觀匯豐汽車將陸續退出經銷體系的 Audi 與 Volkswagen 品牌,儘管在匯豐汽車自 2020 年與 2021 年加入後,在 2023 年協助兩品牌創下在臺灣的銷售高峰紀錄,但是,Audi 與 Volkswagen 兩品牌目前 2024 年前 10 月的累積銷售並不理想,分別僅達 2023 年全年銷量的 64%與 62%,在銷售的持續成長確實不太樂觀。
Hyundai 商用 | ||
年份 | 銷售量 | 年度成長率 |
2024 (1-10) | 4533 | 89% |
2023 | 5094 | 99% |
2022 | 5148 | 111% |
2021 | 4633 | 120% |
2020 | 3872 | |
MG | ||
年份 | 銷售量 | 年度成長率 |
2024 (1-10) | 14,682 | 106% |
2023 | 13,791 | 1,077% |
2022 | 1,280 | |
Volkswagen | ||
年份 | 銷售量 | 年度成長率 |
2024 (1-10) | 10,266 | 62% |
2023 | 106,567 | 136% |
2022 | 12,165 | 93% |
2021 | 13,132 | 93% |
2020 | 13,212 |
整體而言,2023 年許多品牌創下銷售高峰,可以歸因為疫情缺車紅利的發揮。但若從長期的銷售數據看觀察,可以感受到品牌的經營,除了總代理須規劃具競爭力的產品與售價策略,經銷體系也扮演銷售表現的關鍵角色,善待且持續建立越穩固的銷售體系,對於整體品牌銷售也會越穩健,向來是不變的道理。
最後,回到經銷體系屬性來看匯豐汽車的價值。不同於地區性、以家族經營的傳統經銷商體系,匯豐汽車屬於臺灣少數具備全國通路與多品牌的汽車經銷商,對於品牌要拓展全國經銷體系,或者針對特定地區補強銷售戰力時,匯豐汽車的集團背景能及時應對。同樣的,匯豐集團也是少數橫跨多品牌新車銷售、中古車收購、拍賣、中古車電商平臺、中古車聯盟、產物保險與保修體系等,對於集團銷售體系競爭力與應對彈性,也比起區域經銷體系更為強大。
同時,隨著各車廠對於銷售與保修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在轉型邁入電動化的過程,AC 慢充與 DC 快速充電樁的設備投資,也成為新據點的重要投資項目之一,導致經銷體系在布建展示暨服務中心的投資規模,往往突破億元甚至數億元規模,這不僅考驗經銷體系的財務能力,也提高投資經銷體系的門檻。另一方面,匯豐汽車在 2020 年, 斥資 12.7 億元選於汐止打造匯豐汽車汐止大樓,成為北臺灣最大的汽車後勤儲備中心,設立的考量之一,也是為了支援匯豐汽車體系下,諸多汽車品牌經銷在新車整備、零服件倉儲與保修服務等,所需要的龐大能量。
整體而言,匯豐汽車所屬集團在拓展多品牌經銷體系的投資金額相當龐大,除了憑藉匯豐汽車厚實的財力背景,也具體反應匯豐汽車跨足經營其他品牌經銷體系的決心,以及長期經營的企圖心,當然,Audi 與 Volkswagen 地區經銷權,分別在短短 3 至 4 年期間就嘎然而止,不僅無法長期攤提投資成本,更成為投資越大損失越大的案例。
此次豐仕汽車與豐舜汽車,接連在鉅資投入 Audi 與 Volkswagen 經銷體系失利,也不禁讓人再次回憶起,2017 年由香港大昌行集團所投資的台北合迪汽車,受 Audi 原廠邀請來臺高規格投資成立台北合迪汽車,最終因累積虧損巨大而決定退出臺灣 Audi 經銷業務,而台北合迪汽車的退出,不僅反應出臺灣奧迪在經銷通路經營的問題,也對於品牌在臺銷售產生深遠且不利的影響。
當然,積極爭取吸納強力的銷售經營體系,代表擁有更強勢的銷售競爭力,至於銷售紀律維持,向來是一體兩面的議題,如何在維持品牌銷售紀律的同時,也能好好運用如匯豐汽車此類重量級經銷商體系戰力,考驗品牌經營管理層的智慧與專業能力。
對於在疫情之後,各品牌在 2023 年下半年逐步消化完疫情期間累積的缺車紅利,並創下疫情後的新車銷售高峰,這也是臺灣車壇在 2024 年競爭轉趨激烈的主因,而在銷售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能廣納體質良好的經銷體系,並善待經銷商者,終究是品牌掌舵者能否凝聚士氣得天下的關鍵。
經過外界多次的市場傳聞後,Toyota 原廠終於確認經典的雙門跑車 Celica 車系即將回歸,近日 Toyota 執行副總中嶋幸樹,在 Toyota 與日本拉力賽聯合舉辦的公開活動中宣布這一「好消息」。新車預計將以第 8 代大改款之姿推出,詳細時程雖然尚未確認,但外界推估新一代 Celica 將會與大改款 GR 86 同步登場,並且 Celica 相當有可能會搭載 Toyota 全新開發的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最大馬力可望上看 406 匹。
作為 Toyota 品牌經典的雙門轎跑車車系,Celica 最早是於 1970 年東京車展推出第 1 代車型,當時最主要為接替 2000GT 的地位,並為 FR 前置後驅布局,車名的原意為源自西班牙語的「天堂的、天空的、神的」。而 Celica 後續也陸續衍生出總計 7 代車型,其中第 1 至第 3 代為 FR 前置後驅架構;而後續第 4 至第 6 代則改為 FF 前置引擎前驅架構,但部分車型提供四輪驅動,甚至第 4 至第 6 代 Celica 還推出膾炙人口、專為 WRC 拉力賽事設計的 GT-Four 版本「GT-Four WRC」車型,當年第 5 代 Celica 更在 1994 年拿下 WRC 車隊、車手的雙料冠軍。
最後第 7 代車型在 1999 年登場,則改為僅 FF 前置前驅選擇,但後續因全球雙門跑車市場的表現低迷,因此美規與歐規在 2005 年停產,日規也在 2006 年 4 月停售,當時終結其長達 36 年歷經 7 代的車系歷史。
而繼 Celica 車系自 2006 年停產至今達 18 年、將近 20 年之際,Toyota 原廠在近日替許多期待 Celica 車系回歸的資深車迷帶來好消息。Toyota 執行副總裁中嶋幸樹(Yuki Nakajima)近日在上周末舉辦的 Toyota 與日本拉力賽聯合舉辦公開活動中,被問到公司內部有許多人迫切期待 Celica 車系回歸,中嶋也正面表示 Celica 的回歸確實正在進行中、並且會以第 8 代大改款之姿登場。這也與 Toyota 會長豐田章男希望經典「三兄弟」,包含已在販售的 GR Supra、Celica、MR2 回歸車壇的期望相當吻合,並且可望是 GR Raciang 系列擴展市售車版圖的一部分。
不過除此之外,目前有關 Celica 的回歸資訊並不多。日本媒體報導,第 8 代大改款 Celica 最快可在 2025 年東京車展亮相,但可能會是以概念車之姿、並不是最終的量產版本。而大改款 Celica 被推估也很可能會與新一代 GR 86 一同登場,甚至 GR 86 新一代很可能會導入渦輪增壓動力。
先前 Toyota 集團在 2024 年 5 月就曾和 Subaru、Mazda 共同舉辦「Multipathway Workshop」記者會,宣佈攜手開發對應電氣化發展、追求碳中和的新世代混合動力引擎,活動展示包含體積更小、可對應 PHEV 技術的全新 1.5 升引擎、2.0 升引擎,以及 Mazda 轉子引擎技術電動化系統概念。其中也另外包含開發全新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引擎的計畫,則很有可能會是接下來全新 Celica 會採用的動力,其動力輸出就相關揭示資訊而言更可能高達 406 匹。
而有關大改款 Celica 的相關動向,U-CAR 仍會持續追蹤,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
共
49,695
則